重磅!瑞幸咖啡偽造交易22億!曾成立一年就赴美上市,有錢還是沒錢?

2020-04-02     江蘇新聞廣播

北京時間4月2日盤前,瑞幸咖啡跌幅擴大至超80%。公司調查顯示,公司董事會已成了一個特別委員會,以監督一項內部調查。

內部調查此初步階段確定的信息表明,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22億元。在此期間,某些成本和費用也因虛假交易而大幅膨脹。上述數字未經特別委員會,其顧問或公司獨立審計師的獨立驗證,並可能隨著內部調查的進行而改變。公司正在評估不當行為對其財務報表的整體財務影響。因此,投資者不應再依賴公司以前的財務報表和截至9月30日的9個月的收益發布,2019年以及從2019年4月1日起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兩個季度,包括先前對2019年第四季度產品凈收入的指導,以及與這些合併財務報表有關的其他信息。調查正在進行中,公司將繼續評估其先前發布的財務狀況和其他可能的調整。

成立僅一年多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上市

5月17日晚間,正式營業剛剛一年的瑞幸咖啡在美國紐約納斯達克市場敲鐘上市,創造了中國咖啡品牌自創立到美股上市的最快紀錄,共募集資金6.95億美元,市值達42.5億美元,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上市活動中,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表示,瑞幸咖啡今後會進行持續的大規模投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堅持高速擴張戰略,「推進咖啡消費平權」。

2018年,瑞幸咖啡入局,掀起了國內咖啡市場的爭奪戰。憑藉高補貼的銷售模式,瑞幸咖啡進入到一座又一座城市。對於瑞幸咖啡,業內人士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其打破了星巴克的統治局面,使市場進入新的局面;有人認為這種燒錢模式不能長久,不利於企業發展。

此次赴美上市,瑞幸咖啡發行3300萬份ADS,每份定價17美元,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後,加上同步私募配售5000萬美元,共募集資金6.95億美元,市值達42.5億美元,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自創立到上市,瑞幸只用了一年半時間,速度令許多業界人士震撼。美國時間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了瑞幸咖啡提交的招股書。瑞幸咖啡申請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LK」,當時計劃融資1億美元。

當地時間5月6日,瑞幸咖啡提交了更新後的招股書,將其IPO定價區間設定在每股15-17美元之間,擬最高籌資5.865億美元。瑞幸咖啡計劃發行30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ADS),相當於2.4億股A類普通股。

招股書顯示,瑞幸在2018年的凈收入為8.4億元人民幣,凈虧損16.2億元人民幣;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凈收入為4.8億元人民幣,凈虧損5.5億元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在試運營之前的2017年,瑞幸咖啡凈虧損5637萬元,也就是說,成立一年多的瑞幸,累計虧損金額已超過22億元。

即便如此,瑞幸咖啡仍可以說是資本的寵兒。截至目前,瑞幸已完成3輪累計5.5億美元融資。2018年7月,瑞幸咖啡宣布獲得2億美元A輪融資;2018年12月,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則發生在今年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在B輪融資的基礎上完成1.5億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29億美元。

對於巨額虧損,瑞幸咖啡表現得不以為然。在2019年1月3日的戰略溝通會上,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CMO楊飛回應稱,「用適度的補貼獲取這一年的市場規模和速度是非常值得的。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會持續補貼,3到5年內長期堅持。」對於盈利時間表,他表示,「現在不考慮這個問題,3-5年之後再說吧。」

持續擴張,速度明顯放緩

2017年10月底,瑞幸咖啡白色鹿頭、藍色背景的logo實驗性的門店在北京銀河soho營業。此後,瑞幸咖啡迅速攻城略地,動作頻頻,憑藉快速開店、大幅價格補貼、張震與湯唯代言等高調宣傳推廣活動,瑞幸咖啡開始出現在各大城市的核心區域,並成為星巴克在中國的最大「隱患」。

2018年5月8日,瑞幸咖啡宣布正式營業。根據試營業期間的數據顯示,瑞幸咖啡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而到2018年底,瑞幸咖啡銷售咖啡8968萬杯,消費用戶共計1254萬人。2019年1月,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宣布了一個「大膽」目標,到2019年底門店數量達到4500家,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市場排名第一的連鎖咖啡品牌。

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瑞幸咖啡門店數量為2370家,若要完成2019年年底4500家門店的計劃,自4月起,瑞幸咖啡平均每月開店數量要超過236家,若按每月30天計算,瑞幸的開店速度要達到近8家/天。

然而,瑞幸咖啡的開店速度已在明顯放緩。根據招股書數據計算,2018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瑞幸咖啡凈增門店數量分別為281家、334家、565家、 884家,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其凈增門店數量僅為297家。

背後的大股東

瑞幸咖啡發展最離不開的那個人,是神州優車集團董事長陸正耀。2005年左右,29歲的錢治亞進入陸正耀公司,2017年從神州租車COO職位離職時,錢治亞已經成為神州係為數不多的女高管,也被看做是陸正耀的得意門生。

錢治亞從神州系出來後,創立了瑞幸咖啡,而陸正耀也成為瑞幸咖啡董事長。根據公開報道,錢治亞在2018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出來獨立創業,陸總(陸正耀)不但投資我們,還借錢給我,我不擅長資本,陸總做董事長可以在戰略和資本上幫我們把把關,公司現在跑得非常快,這樣我可以更專注於業務和運營。」

最終,陸正耀為瑞幸咖啡做的工作,體現在了資本層面。股權結構來看,神州系仍占主導。其中,陸正耀持股30.53%為最大股東,創始人錢治亞占19.68%,黎輝代表大鉦資本、劉二海代表愉悅資本分別持有11.9%和6.75%的股份。可以說,陸正耀是瑞幸咖啡最大的天使投資人。

有錢還是沒錢?

對於瑞幸咖啡來說,有錢還是沒錢,這是個問題。

瑞幸咖啡採取「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輕食五折」、「百萬大咖抽獎返現金」等「用大規模補貼換取市場」的方式一直受到質疑,瑞幸咖啡到底有多少錢來燒?根據公開報道,在2018年6月、11月和今年4月,瑞幸咖啡共融資5.5億美元。錢治亞也頗為自信地在公開場合說出「並不缺錢,將持續補貼」的話。

然而,財務層面的數據,卻揭開了瑞幸咖啡的家底。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帳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1.59億元,同時有短期債務8.48億元,而在2018年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債務的數據分別為16.31億元、7.81億元。此外,瑞幸咖啡長期債務為2.32億元。

另外,截至2018年年底,瑞幸咖啡用於經營活動的凈支出現金為13.11億元。2018年一季度,這一數據為1.24億元,而2019年一季度,這一數字猛增至6.28億元。業內人士稱,現金流支出壓力越大,瑞幸承擔的風險也就越高。

此外,今年4月初,瑞幸咖啡新增一條動產抵押信息,將其在北、上、廣、深等城市多家門店的咖啡機、奶箱等做抵押,涉及金額4500萬元。外界認為,這是瑞幸咖啡資金吃緊的表現,但瑞幸方面當時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這是一筆常規的設備融資租賃,符合公司輕資產運營的思路。

業界的褒貶不一

瑞幸咖啡依靠資本走到今天,其營業模式被詬病:大量補貼投入到市場,拉攏了消費者,也給出了巨虧的業績。錢治亞曾對媒體稱,燒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能換來用戶,這些錢用在了供應鏈配套、信息系統建設、門店拓展、固定資產投入等各方面。「這些都是在做現金的消耗,但並不代表著全部的虧損。」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一味依賴於補貼,依賴於資本,依靠快速的、浮於表面的繁榮和光環,成功是難以為繼的。企業的發展還是要專注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向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改進創新模式,才是企業成功需要努力的方向。

瑞幸咖啡董事劉二海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瑞幸的補貼對比過去的團購、單車也是一樣,談不上燒錢。塑造品牌,兩千家門店,最好的咖啡機,還要招員工要培訓,都肯定要花錢,可以看成投資。適當的補貼可以讓大眾觸及咖啡,普及咖啡。

下一步如何出招受關注

對瑞幸咖啡來說,上市並不是結束,反而像是一次長跑的開始。

在過去的一年中,瑞幸咖啡被看做星巴克的「挑戰者」。早在2018年5月15日,瑞幸咖啡剛宣布正式運營不久,就發公開信稱遇到星巴克的不正當競爭,就對方涉及的壟斷行為,擬向有關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星巴克則回應,「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歡迎有序競爭彼此促進」。此事被業內人士認為瑞幸「碰瓷」星巴克搞營銷。一天後,星巴克在上海舉辦全球投資者交流會議,宣布在未來5年,每年都將在中國大陸市場新開600家店面,預計到2022年,星巴克將在中國230個城市擁有6000家店面。這被視為星巴克對瑞幸咖啡的隔空狙擊。

不論瑞幸咖啡有意還是無意藉助星巴克宣傳,但目的確實達到了,在這一方面,瑞幸咖啡是「成功」的。

對於下一步的開店規劃,此前,錢治亞接受採訪時表示,「看客戶需求,客戶希望我們在哪兒開,我們就在哪兒開,目前沒有明確計劃,一切跟著客戶的數據走。」

錢治亞認為,未來咖啡新零售最終是線上線下相融合,使得傳統行業能夠重新煥發新的生機,中國的消費者是一個走在潮流前面的群體,特別是電商網際網路化方面,走得特別靠前,所以對於瑞幸咖啡來講,就是要貼合這種時代的潮流,滿足中國人的消費需要。

網際網路咖啡的玩法是否最終適合中國市場,下一步瑞幸咖啡又會怎麼出招,都會是新的課題。

來源:新京報經濟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n_CO3EBrZ4kL1VioMP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