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是郭敬明落落唯一不扭曲的作品,和內心的控訴

2019-09-22   電影敗家子

我不喜歡郭敬明,不是因為他抄襲或惡俗,而是因為他的扭曲;而受他影響的一眾莫名詠嘆的寫手,也無一例外全都扭曲得不成樣子。

他們無疑是有天賦的,而扭曲,也無疑可以帶來力量。所以他們影響了許許多多的小屁孩兒,然後在內心講他們的讀者鄙視了四萬萬遍。

奇怪的是,在一眾小氣、阿諛、媚俗、垃圾的「最小說」中,《悲傷逆流成河》居然還不錯。我琢磨了一下,覺得或許:這部書/電影里反映出的問題,是郭敬明和他那幫擁躉,之所以的扭曲的原因之一。

霸凌這件事

老一輩的人看待「霸凌」,就像我們看待螞蟻搶食似的:小事兒,隨意好了。無論媒體怎樣呼籲重視,校園霸凌這個問題,根本無法得到根治——因為學校就是社會的濃縮,弱肉強食就是規則,那麼必定會出現欺凌者,與被欺凌者。

《悲傷逆流成河》是國內少有的,真正將霸凌提到主題高度的商業院線電影。在我的認知範圍內,甚至是唯一一部。僅這點而言,也不該在某文藝網站承受5.9的低分。

相比小時代的極度空洞無物(空得都快成一種風格了),《悲傷逆流成河》雖然作為電影乏善可陳,但的確在年輕人群體里,能帶動一些正面節奏。而且電影劇本經過郭敬明的修改,比落落原著里那種過於纖細懦弱的偽黑暗筆調,要好得多了。

這個劇本,我覺得郭敬明是花了些真心的——他其他的書和劇本,99%都只是以討好和構陷為目的去圈錢的,唯獨這個不同。甚至其中壩上吶喊的橋段,可以看做是這個一米四的「文化巨怪」的真實嘶吼。

扭曲的源頭

郭敬明(們)因為外形和金錢缺陷,必然對霸凌十分熟悉。這種霸凌甚至不僅僅存在於校園,同時還存在於社會上、媒體上。這年頭沒錢沒相貌,到哪裡都被人看不起——誰能否定這個事實。

可問題是,被霸凌者中也有自尊特彆強、野心尤其大的人。內在的膨脹和外界的霸凌,雙重擠壓下,人就形成了扭曲。所以你也就看見了像《小時代》這種拜金、意淫到扭曲的大眾作品——扭曲者太清楚扭曲的過程了,他們的文章對於初嘗世道不公、渴望紙醉金迷的小屁孩兒來說,就是洗腦的針劑。

這扭曲的源頭,來自校園霸凌,以及校園霸凌被放大億萬倍後的叢林法則。難得的是,不斷扭曲的個體,總有那麼一刻是撥亂反正的,而《悲傷逆流成河》,就是那一瞬間的產物。是扭曲的創作者們,真正的控訴和細微的吶喊。

不過,也就一閃而逝,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