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說人性是不能說的秘密?

2019-12-28     推麼推文化傳媒

問你個問題:你相信人性是善,還是惡?

如果相信人性善,那為什麼有時候好人未必有好報?

如果是惡,那我們的道德基礎是如何建立和傳承的呢?

其實你也不用糾結,關於人性善惡的話題,一直以來都是古今中外的大熱點,各大流派思想家也是眾說紛紜。

這一講,我們邀請到了國學大師鮑鵬山老師,為大家解述關於中國人的人性與道德的歷史與傳承。

百家爭議人性問題

唯獨孔子避談不表態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唱反調」認為人性本惡,老子也持不樂觀的態度;告子說人性無善惡,善惡是由後天環境決定的;更有以出生來劃分,認為人的善惡在出生時就決定了......

孔子,作為對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思想家之一,不僅對人性問題的觀點態度沒有被記錄傳承,甚至當他的學生子貢問他時,他說這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孔子避談人性問題

為什麼孔子避談不表態呢?

鮑老師解析,孔子是一個非常誠實老實的人,對於人性不敢妄下定論,他認為人性不是科學、事實問題,而是涉及到了倫理、價值的問題。

但是當孔子的學生子路質疑好人一定有好報時,孔子內心估計是崩潰的。其實孔子也明白,仁德與智慧並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但他還是極力喚醒我們的道德良知。

孟子明知證明不成立

卻還極力論證人性善

儘管在中國文化影響程度上,孟子不及孔子,但極力將我們的道德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礎上,是孟子一生所推崇並為之努力的。

課程中,鮑老師分析了孟子為證明人性善,從科學和邏輯學的角度多方論證,而沒完成這項工作,即論證不成立。

既然這樣,為什麼孟子還在始終堅持呢?因為孟子相信,人性善,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價值。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孔子試圖喚醒內在良知讓我們相信善,孟子則認為人性善是社會重要價值點,並用人性善構建了道德基礎,努力推行良好的社會環境。

最後我們發現,在善惡只是信念之間,人性是善是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相不相信善。人類的偉大和尊嚴,有賴於人類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前人用智慧讓我們相信善、相信美、相信崇高、相信純粹,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

我們也相信,有信念的人越多,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越好!

課程亮點

解讀戰國時期思想關於人性善惡 4種觀點

1、性善論的證明:孟子為什麼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2、中國傳統道德評判標準以及如何維繫

3、孔子以喚醒人的內在良知引導人性向善

4、傳統儒家思想對現代文明的啟示

你 將 獲 得

1、看清中國儒家文化的歷史淵源與早期發展脈絡

2、樹立正確倫理價值觀的參考準則

3、面對複雜關係時的選擇大智慧

4、運用儒家智慧解決現實人際問題的能力

名師簡單質樸的解讀

8節人性道德課

探尋人性根本

積極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收穫一份人生智慧

開啟內在道德良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hAeSm8BMH2_cNUgNB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