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近1億,它要做「外賣美食街」!外賣轉型求生的新出路?

2019-07-29     職業餐飲網




文丨職業餐飲網 焦逸夢

幾年前,外賣的紅利、平台的補貼,讓很多外賣商家賺得盤滿缽滿!

如今,隨著外賣抽成最高漲至25%,純外賣被淘汰出局,堂食店的外賣之路也很難走!

外賣行業即將步入3.0時代!那外賣的下半場該怎麼打?

由外賣孕育而生的共享廚房行業,也在轉型求生,其中,剛剛獲得近億融資的黃小遞,摸索出了「外賣美食街」的新模式,這會不會是外賣轉型的一個出路呢?



外賣轉型的出路在哪兒?圖片來源華空間設計



抽成提升至25%,

外賣「二房東」也面臨生存危機!


在外賣高速增長的時期,大概是2016年左右,很多人都盯上了這樣的一門生意,租下幾百平的場地,改成一個個的外賣檔口,專門做「包租公」的生意,這就是共享廚房。

1、吃了外賣紅利,共享廚房成香餑餑,融資7億

一開始的共享廚房對外賣商家來說可是個好東西。它能節約1/3的成本,無需耗時幾個月辦證,只要商戶帶著廚藝就可拎包入駐,生意就能展開了。

對餐飲小白來說,入駐共享廚房省去了很多麻煩,節省了成本;對連鎖品牌來說,它恰好滿足了連鎖品牌要快速布點、快速拓店的需求,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一個個選址。

因此,頗受資本青睞,小編簡單統計了共享廚房領域的4個主要玩家,熊貓星廚、黃小遞、吉刻聯盟、食雲集的融資情況(融資6億,外賣「二房東」是薅羊毛還是賦能?),加上新餐飲運營服務商黃小遞完成的近億元A輪融資,共享廚房領域至少有7億資本湧入。




2、平台抽點提升至25%,依靠純外賣的共享廚房難生存

但當外賣平台的抽成最高漲至25%的時候,整個外賣行業就變天了,很多外賣商戶,尤其是純外賣商戶,都被淘汰掉了,這對共享廚房來說,情況也不樂觀。

1)衣食父母——純外賣難活

為了節省成本,很多共享廚房都開在「一流商圈、三流位置」的地段,這就決定了絕大多數的共享廚房品牌,都以純外賣商戶為目標客群。

可是,當抽成提高,純外賣的商業模式就很難繼續了,當衣食父母——外賣都不好活時,共享廚房如果不變,生存也將堪憂!

2)招商難

共享廚房的本質是「外賣二房東」,可在共享廚房商業模式未改變的情況下,純外賣依然是主力客戶,當純外賣商戶大量減少,共享廚房的招租恐怕也會遇到問題,即便招到商戶了,這部分外賣商戶的生命力恐怕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外賣二房東這個定位,恐怕不足以撐起共享廚房的市場。

3)外賣抽成提高至25%,想薅羊毛的共享廚房難生存

除了外賣平台要抽成,部分共享廚房也要向商戶抽成,對外賣商戶來說,壓力就很大,向原本生存就岌岌可危的外賣商戶要提點,共享廚房的這門生意,又怎能持久?


把美食廣場升級,外賣、堂食、團餐一把抓


傳統共享廚房的商業模式,已經問題重重了。

那共享廚房這門生意,該如何破局呢?能否對做外賣有些啟發?小編和剛獲融資近億元的黃小遞創始人黃獻興聊了聊!




1、定位:從廚房到堂食,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

以前的共享廚房,更像一個廚房本身,做的是後端,給個檔口,做外賣就行了。

但黃小遞有一個大的調整,把共享廚房變成了一個新餐飲運營服務商,從後端做到前端,從廚房到堂食,線上線下兩手抓,不僅提供做外賣的場地,而是做一個全場景的新餐飲聚合平台,為餐飲品牌提供商鋪租賃、門店運營、線上運營、數據營銷、市場推廣、品牌孵化、產業鏈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做外賣得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圖片來源華空間設計


2、選址:自己不開店,用現有的美食廣場

定位改變了,選址原則也要變,以前是「一流商圈、N流地段」,可以節省外賣房租,但現在要考慮堂食客流,總不能再重新開店吧?

黃小遞發現,現在的美食廣場很大一部分都難存活,第一,美食廣場招商困難,第二,很多美食廣場的商戶,不知道怎麼做外賣,為何一定要自己開店呢?可以盤活既有的美食廣場資源啊,盤活它的堂食和外賣。

所以,曾做過酒店連鎖的黃獻興,就把部分不盈利的美食廣場接了過來,做統一的運營管理。

流量是生意的保障,當然,黃小遞也會對流量進行一個測試,只要達到標準的,才有拿來改造的必要。




3、模式:美食廣場的升級版,堂食+集約化外賣+團餐

黃小遞構想的模式是,堂食、外賣的份額各自占一半,那到底該怎麼做呢?

a,外賣:外賣配送升級為3.0版本,提升外賣體驗

根據監測到的外賣大數據,黃小遞發現,配送的重要性在外賣的所有環節占比40%-50%!也就是說,配送的快慢、配送的體驗可能直接影響到顧客選A店、還是B店,它直接影響外賣單量。

因此,黃小遞從配送環節入手,解決外賣問題。

1.0版本是,a,b,c,d,e……這些外賣商戶分布在不同位置,騎手接單後,要一家一家去拿;

2.0版本是,a,b,c,d,e……這些外賣商戶都在共享廚房,騎手接單後,來共享廚房一起拿,1家1分鐘,10家可能需要10分鐘;

黃小遞目前籌劃的3.0版本是,a,b.c,d,e……這些外賣商戶還在美食廣場,但設置取餐櫃,把這些外賣聚合在一起,這樣,可能10家店只需要5分鐘,時間省下來了,騎手都願意來,而當一個站點吸引的騎手足夠多,配送體驗自然就上來了。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外賣點的生意足夠好,那騎手一定是成批成批來的,反之,一個站點吸引的騎手數量越多,外賣單量越高。

除此之外,以前的美食廣場都是個體戶,有的根本就沒有上外賣,有的上了外賣卻不知道如何運營,所以,黃小遞讓以前沒做外賣的增加外賣,通過外賣課程教商戶如何運營,還通過吸引德克士、曼玲粥等大品牌,吸引單量,因此,此時的美食廣場相比於之前,外賣的單量蹭蹭提高了,騎手的數量也增多了,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但黃獻興也提到,「但這一切運轉的前提是產品要是過關的,否則一切都是白搭。」




b,堂食:用實體店運營思維,體驗升級

增加美食廣場的堂食營收,就是實體店運營的思維。

比如,黃小遞接到一個美食廣場後,首先會升級環境,比如把光線變得更亮,把一些老舊的設備更新疊代;其次,在動線設計上,會把不合理的改掉,比如,把多餘的座位拆掉,換成檔口,或者把檔口拆掉,多一些座位,等等。

這樣,通過一些改變,讓顧客更願意來美食廣場就餐。

除了外賣和堂食,黃小遞還會特別關注團拼客戶。

小結:

市場瞬息萬變,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一直不變!

目前,外賣行業已經到了「外賣店+線下流量」的階段,對我們餐飲人來說,要快速適應這種變化,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dwxPGwB8g2yegNDmR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