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火去燥,請少喝冷飲,多喝這7款茶

2019-08-04     家庭醫藥雜誌

夏季天氣炎熱,肝氣旺盛,人容易急躁、上火,這時人們常常因為燥熱難耐,選擇喝冷飲,但大多數人在喝了冰奶茶、冰咖啡、冰果汁、冰可樂,吃了冰淇淋後發現,自己卻越來越渴,根本沒有消暑的感覺。

這是因為冷飲中有非常多的糖,喝多了不僅會胖,還會讓自己覺得越來越膩,體內的濕氣難以排出。

因此,在夏日還是要少喝冷飲,遠離糖分,選擇一些可清火、敗火的茶飲,「藥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到:「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借火氣而升散。」

現代研究認為,茶能清火是因為茶湯中含有茶多酚類、糖類、胺基酸、果膠、維生素等與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學反應,滋潤口腔,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時,由於茶葉中的咖啡鹼作用,促使熱量從人體的皮膚毛孔里散出。據報道,喝一杯熱茶,通過人體的皮膚毛孔出汗散發的熱量,相當於這杯茶的50倍,故能使人感到涼爽解暑。

清茶解暑

在我國,茶的種類眾多,喝茶是門學問。茶葉因產地、採收時節、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有綠茶、青茶、花茶等品種,其品質和風味各異,但大多性涼味甘,有除煩解渴、清利頭目、提神醒腦、清熱利尿等功能。

用於夏季清火的茶有很多,雖然都有清火的作用,但因「火」產生的臟腑(部位)和出現的症狀等的不同,故所用配方有所差異。

今天我們就邀請到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繼林為大家針對夏季 「上火多熱」的種種症狀,開列若干茶的配方如下,所設多為一日量,大家可酌情分2~3次飲。

1.綠豆酸梅茶

需準備材料:綠豆50克(先用水泡脹,或減量用綠豆衣),酸梅15克。

製作方法: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白糖適量飲。能清熱祛暑,生津止渴。

適合人群:易暑熱煩渴,口舌乾燥,舌紅少苔。

2.竹葉麥冬茶

需準備材料:鮮竹葉卷心10克(或鮮竹葉12克),麥冬10克,蓮子心3克,綠茶2克。

鮮竹葉

蓮子心

製作方法:用開水沖泡飲。

用途:能清心除煩,利小便。適用於心火上炎,心中煩熱,口微渴,小便黃少,舌紅少津,或口舌生瘡人群。

3.洋參石斛茶

需準備材料:西洋參3克,石斛9克,麥冬12克,西瓜翠衣50克(切碎)

上圖依次為:西洋參、石斛、麥冬、西瓜翠衣

製作方式:加水煎煮,或用開水沖泡飲。

用途:能益氣養陰,清熱祛暑。用於暑傷氣陰,身熱多汗,心煩口渴,體倦少氣,舌紅少津,脈虛數。

4.薄荷苡仁茶

需準備材料:薄荷、藿香各12克,蘇葉10克,荷葉、薏苡仁、淡竹葉各15克。

上圖依次為:薄荷、藿香、蘇葉

製作方法:薏苡仁須先用水泡脹,煎煮取汁;其餘用開水沖泡,加入薏苡仁水同飲。

用途:能祛暑化濕,利尿。用於夏傷暑濕,汗出不暢,頭昏腦漲,悶熱不適,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肢體酸楚,舌淡苔微膩。

5.桑菊薄荷茶

需準備材料:桑葉12克, 菊花10克,薄荷6克,綠茶2克。

製作方法:用開水沖泡飲。能清利頭目,提神醒腦。

用途:用於頭部壅熱,頭目不清,精神睏倦,口微渴,舌微紅等。

6.淡竹蘆根茶

需準備材料:淡竹葉、蘆根、白茅根各12克,綠茶2克。

蘆根

白茅根

製作方法:用開水沖泡飲,能清熱利尿。

用途:用於膀胱濕熱,小便短少、黃赤,或小便不暢等。

7.決明車前茶

需準備材料:炒決明子10克,鮮蘆薈葉50克(切片),車前草15克。

製作方法:用開水沖泡飲,或加水煎煮,分2次飲。

用途:能瀉熱通便,利尿。用於二便熱結,大便不通,小便黃少,或有口臭。


以上就是給大家推薦的7款茶飲,大家可根據個人的需要和理解情況,從功能或用途入手加以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所用茶料除茶葉和一般中藥是干品,其餘茶料儘可能採用新鮮的,如鮮蘆根、鮮荷葉、鮮竹葉、鮮金銀花。茶料常用開水沖泡,但若不易泡出汁液來的, 則可加水煎煮數分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UzZdGwBvvf6VcSZjb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