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做保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9-10-23     油炸綠番茄

上個月的某一天,大聖的幼兒園老師往群里發了一條「保育助教」的招募,報名的家長在幼兒園做一天保育老師,體驗一下保育老師的工作。

發完後,群里安靜如雞。

老笨說,有人報才怪,帶自己孩子已經累得半死了。

前一秒,我還對他的結論深以為然,就是的,誰報誰傻。

但是後一秒,我轉念一想,之前天天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現在有這麼個「臥底」的好機會,還能陪他待上一整天。

最重要的是,回來還能給大家帶來一篇真實的幼兒園體驗,帶讀者近距離走進幼兒園,誰不報名才傻好嗎!

大聖的幼兒園在北京算中高端,不是頂尖那種。雖然打著國際幼兒園的旗號,但招的基本都是中國孩子。入讀的孩子,大部分最後考進了各類以招收中國學生為主的國際學校。

北京這幾年很流行這類模式,各種國際幼兒園雨後春筍一般地冒出來,不是國際幼兒園的也紛紛開設了「國際班」,我管它們都叫「偽國際幼兒園」。

真正的老牌國際幼兒園,基本對國籍都有嚴格限制,不止要求孩子外籍,有些甚至要求父母至少一方也必須外籍。

即便對戶籍要求比較松的,車程也至少25分鐘以上,違反了我的擇校理念,所以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偽國際幼兒園」之間的差距其實也很大,現在的幼兒園幾乎有個跟班的外教就敢給自己貼上「國際」的標籤,價位從幾千到兩萬(月)不等。

我家方圓三公里之內的這些幼兒園我都考察過。只能說,一分錢一分貨。不是長著一張異域風情的臉就叫外教。

在北京,萬元以下幾乎難覓歐美母語國家外教,菲律賓、非洲甚至衣索比亞的都有,口音還不如你自己在家教孩子。

15-20w一年的區間,基本能保證歐美外教全天跟班,有獨立校園,引入國外教學理念和課程,比較適合重視英語教育的中產家庭。

大聖進的就是這一類,入園半年進步神速,對英語學習熱情超級濃厚,現在每天不拉我讀完十本分級閱讀繪本絕不睡覺。

扯遠了,說回到幼兒園上來。

我對大聖的幼兒園大致滿意,但還是有不放心的地方,比如吃住、衛生、午休以及喝水如廁等情況,這些都沒法看到,借著保育的機會,正好可以去做個深度了解。

報名幾天後,老師給我發來了日期和保育要求:

為了配合幼兒園的工作,我忍著自己分分鐘要發作的強迫症,把約好的美甲取消了。

然而我的這個決定還是成為了我們家的一個笑話,事實也證明,確實再沒有其他家長報名了。

老笨再三表示出對小朋友們的擔心:真的要去嗎?你上次鍛鍊是一個月前的事,最近一次收拾屋子是一年前的事,確定要去幼兒園保育小朋友嗎?你明明連自己都不保育啊!

我白他一眼,一咬牙,去!

我有嚴重的拖延症,每天中午推送,上午十點之後慢吞吞爬到寫字桌上現碼。但是保育那天寫不了稿,我被迫在前一天碼字到了夜裡兩點。

早上7點的時候我在床上來回翻騰,掙扎,心裡腦補了一萬條找老師請假取消體驗的理由,最終在老笨一副「我早已看穿你」的姨母笑中,使勁咬了咬牙:起!

心中跟自己唱起了荊軻刺秦王的旋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早上七點半,帶著大聖進了幼兒園,交了體檢表,第一個進了教室。

主班老師在下面接孩子,生活老師跟著班車還沒回來,副班已經在那裡等待我們了。

見到我,一點沒客氣,遞過來一條沾過消毒水的抹布,要把教室所有角落全部擦乾淨——他們每天都會擦一遍。

我掃了一眼,光抹布就分成了好幾種顏色,有專門擦家具的,也有專門擦玩具的,而擦飯桌的單獨用白色的抹布,全部在調配好的消毒水裡泡過。

平日裡,生活老師會在早上七點前就把這些都擦好。

擦了十來分鐘,差不多擦了一個遍,孩子也陸陸續續都來了。老師會讓他們自己把衣服脫下來,疊好。

我很喜歡他們發明的疊衣服歌謠:點點頭,彎彎腰,抱一抱……既好記又形象。

疊衣服的時候再一次見識到了男孩和女孩發育速度的差別,女孩基本都能做得不錯,男孩的動作就笨拙許多。

接下來就是拿飯分飯。

幼兒園有專門運送食物的電梯,食物從電梯口送出來,裝到餐車上。

分飯的時候要戴上圍裙,帽子,一次性手套,幫小朋友們盛粥、切餅,把雞蛋一個個剝開。

老師們特意提醒我,要挨個糾正小朋友們拿勺子的姿勢。

吃完飯的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去自己喜歡的區域玩,教室分成了閱讀區、藝術區、建築區、角色扮演區等幾個區域,每個區域可容四五個孩子,外教會穿梭在各區域間陪孩子玩。

8點15,收餐,把餐桌推出去。

孩子們在各自區域玩得差不多了,開始各自搬好椅子,排排坐上課,上完課再各自搬回原位。

我記得大聖還在上小小班的時候,我去探班,看到每個椅子上都貼著小朋友的專屬動物貼紙,但是這次來,貼紙都沒有了。

我好奇問了一下主班老師,她表示貼貼紙是為了幫助小孩子培養秩序感,撕掉貼紙是為了讓他們學會自主選擇,並記住自己的位置。

外教每周都會教一個大主題,比如那一周的主題就是認識家庭,famillytree.

我的氣還沒等喘勻,就被生活老師叫去領加餐。上午的加餐就是水果,這一天的水果是橘子、香蕉和桃子。

老師們對我笑笑說,你今天的運氣還真是不錯。說完遞我一把水果刀。

我這才知道,原來給孩子的水果都要削皮切成小塊分好,運氣好的意思就是只有桃子需要削皮。

這大概是這一天來我面對的最大挑戰,因為作為一個手殘星人,長這麼大我從來就沒給水果削過皮!

我戰戰兢兢試了一下,連肉帶皮削一塊,斷一塊,總感覺自己的手指下一秒就得被拉出一道血口,感覺手裡的桃子越削越小……

硬著頭皮削完兩隻桃,長長吁出一口氣,心情堪比每天剛發完推送。

當然我的高興來得有點早,因為沒多久我就被拉去清洗坐墊了。

生活老師端來一大盆消毒水,我們一人一雙橡膠手套,任務是清洗所有積木地墊。

我們一邊清洗,一邊聊起天。生活老師姓徐,今年50多,人乾淨和善,幹活很麻利兒。

十年前兒子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的附中,她從東北跑來陪讀,順便就去幼兒園做了生活老師。

如今終於熬出了頭,兒子成績優異去了德國,老母親提起來一臉驕傲。她每天不到6點就起床,在幼兒園干到晚六點。

我說你怎麼沒去做鐘點工,收入高些,時間也更自由。她想了想說,還是喜歡和孩子們相處。

洗完墊子正好11點半,又到了午飯時間。照舊是取餐,給孩子們分飯,回民小朋友還有單獨的配餐。

老師們要分撥上樓去吃員工餐,我沒吃早餐,幾個老師照顧我,放我第一批去吃飯了。

去了以後我就傻眼了,每個老師帶的都是臉那麼大的盤子,兩三個盤子,每個盤子都盛得滿滿的。而我帶來的飯盒,是這樣的:

老師們紛紛向我的袖珍飯盒投來驚詫的目光:你確定能吃飽嗎?實踐表明,不能,真的不能。

幼兒園老師飯量大的背後,是體力和精力的巨大透支。

回到教室,我幫著徐老師把十幾張床一張一張搬到地上,碼好。孩子們躺下,拉簾關燈,進入睡眠模式。

老師放個凱叔講故事,一篇故事還沒講完,孩子們稀稀拉拉就能睡著一半了,精神狀態還處於亢奮模式中的,就需要改用手動哄睡模式,個個擊破了。

大聖是第一哄睡困難戶,徐老師捂住他的眼睛,輕輕地拍啊拍啊,我從一邊看著他的眼皮越來越沉,終於閉上了。

兩點半,把孩子們挨個叫醒,抬走床,開始分加餐。下午的加餐是牛奶和餅乾,比削水果簡單太多。

孩子們上課的功夫,我和徐老師把所有玩具都洗了一遍(主要工作其實是徐老師在做)。

三點半是課外活動時間,校園裡有兩個大滑梯是孩子們的最愛。我暗中竊喜,心說這下能歇著了。沒想到,真是圖樣圖森破。

我站定還不到五分鐘,一個小女孩表示:我要尿尿!我趕緊拉起她的手,帶她回到二樓的教室解決,下來還沒鬆口氣,又有個小朋友表示要尿尿。

在那之後的不到一個小時里,我的路線基本就是上樓下樓,下樓上樓,一個月沒健的身全從這兒找補回來了。

終於熬到小朋友們結束戶外活動,排著隊回到教室。四點多,又該吃晚飯了。

吃完晚飯,給孩子們擦手擦臉抹油,按流程還要打掃衛生,跟班車送孩子,這段時間其實是老師們最忙碌的時候,但是我要帶大聖去上體能課,所以不到六點就走了。

這也就意味著,雖然我這一天都沒閒著,而且已經筋疲力盡,但其實工作量也就是生活老師日常工作量的一半,這一半可能還打了折扣。

有些細節沒記錄在流程里,但卻是貫穿始終的,比如協助小朋友們如廁、洗手,監督他們喝水,以及不停地洗手——我覺得自己一個星期洗手的次數加起來也沒那一天多。

來之前,我最怕的其實是孩子們拉臭,腦補的全是給他們一個一個擦屁股的畫面。結果托孩子們的福,今天都給面,一個拉臭的也沒有。

一天實戰下來,充分認識到帶一個孩子和一群孩子的區別。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個性和脾氣,但是只要你願意去了解他們,傾聽他們,他們都會給你回報以無條件的信任。孩子就是這麼天真和善良。

我經歷了這群孩子對我從陌生、害怕到好奇,再到熱情,沖我笑,拉我的手跟我嬉戲。多跟孩子在一起,人真的會變年輕。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有這樣的保育體驗日,我真的建議家長們有時間的都能去體驗一下。相信我,你體驗不了吃虧,也體驗不了上當。

幼兒園的一些教育理念,比如如何教孩子疊衣服,如何培養孩子自主意識等,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回到家,老笨幸災樂禍:怎麼樣,累慘了吧?

怎麼會?!

見了這麼多可愛的小孩,鍛鍊了身體,理解了幼兒園工作的艱辛,啟發了教育靈感,關鍵是還自學了削水果皮,簡直賺大發了好嗎。

Ps:為尊重小朋友隱私以及遵守幼兒園規定,我沒有拍攝活動照片,不過還是在分餐後給自己偷偷拍下了一張工作照留念。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PWuA24BMH2_cNUgkC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