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期《奇葩說》

2019-11-15     Neets電影

「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你救哪個?」

《奇葩說》播到第六季,上周六是小N最喜歡的一期,前前後後在不同場合和不同的人看過不下四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聽到一個陌生的姑娘突然問:「為什麼會有人選擇救畫?」

我不知道貓對她而言的意義是怎樣的,但顯然畫在她眼裡沒什麼價值,因為她覺得,根本就不該有這個辯題。

網上關於這期《奇葩說》也有很多討論,但都沒有比辯手們的觀點更精彩。

所以,小N還是從辯手的角度給大家梳理一遍吧:

反方一辯傅首爾一如既往地講段子,雖然還是有點搞笑的,但是樸素的觀點沒辦法滿足樸素觀眾的不樸素要求。

尤其和後面李誕的段子一比,就真的顯得太膚淺了。

傅首爾選擇救貓的前三個理由是:

和貓親近卻不認識畫、貓的主人還在而畫的作者已死、死前抱著貓舒服。

顯然都不太有說服力。

她的最後一個理由是要做一個「善良的抱著貓的婦女」,救貓的善良很好理解,但是救畫的善良呢?是不是一種還沒被理解的遙遠的善良?

同是一辯的詹青雲繼續走嚴肅路線,不過她的觀點也很樸素,她舉了戰火中人們不惜犧牲生命去保護故宮文物的故事,很感人。

可是因為別人覺得珍貴,並且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所以此刻我們就選擇救畫不救貓嗎?

細細想來,你會發現其實她並沒有告訴你,用生命換來的所謂的藝術,到底有沒有價值?有的話,在哪裡?

但一辯畢竟是一辯,他們是在用樸素的經驗推導出結論,然後告訴你:貓和畫哪個更值得救。

後面辯手們的排兵布陣稍有些亂了,每個辯手的發光點不太一樣,不過觀點都還是很清晰的:

正方二辯黃執中的觀點穩准狠,他向觀眾提出了一個概念——「遙遠的哭聲」

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自己家人死了我很難過,隔壁村的死活關我屁事」,放到這道辯題上就是說,隨著畫死掉的東西很難被看見,所以我們哭不出來,自然不救。

那麼,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應該怪自己無能,還是理所當然地當做沒有?抑或是心安理得地覺得看得見的貓比看不見的任何東西都有價值?

這個問題很尖銳,黃執中的表達很克制。他想要儘量讓觀眾理解,但是觀點本身就天然帶著一種精英的居高臨下的姿態,不討好。

當許吉如問他,畫裡面很多人看不見的死掉的價值是什麼?黃執中給了一個讓人忍不住跳起來鼓掌的回答:「我渴望知道。」

沒錯,我們應該渴望知道!

到這裡你會發現這已經不是救A還是救B的問題了,選擇的背後是我們對自己渴望成為什麼人的反映。兩種選擇,沒有對錯,救什麼是你對自己的要求。

正方到黃執中這裡基本上已經把觀點推到了極致,後面羅振宇又提到了「人應該和永恆一點的東西在一起」

這個問題的表達有點抽象,他需要先解釋人為什麼要追求永恆,然後解釋畫里有永恆嗎?很難做好。

蔡康永一上來則指出了愛貓的虛偽

一切不過是人從自己需求出發表現出來的虛假感情,比如貓換成熊貓、豬、雞、蟑螂,你的感情就完全不一樣,說好的對生命的同情呢?

首先按照人同情的心理結構,人的這點自作多情不但不是什麼壞事,而且值得肯定。其次應該指責的不是人同情A或者B的差別,而在於人同情的能力。

後面蔡康永的表達沒有論證,只有觀點:人希望通過藝術實現不朽和永恆。這和羅振宇沒區別。

與之立場相反的,支持救貓的反方三人——李誕、薛兆豐、許吉如,不管是脫口秀的姿勢、經濟學的姿勢還是哈佛才女的姿勢都很好,背後的觀點也很有力量。

李誕不愧是脫口秀界的靈魂人物,他確實要形式有形式,要觀點有觀點。

一上來,李誕就解構了正方的精英立場,他用戲謔的方式讓你覺得畫燒了就燒了,燒了我們還有個「畫犧牲自己成全自己」的故事呢,沒什麼。

這是李誕的第一個觀點,虛無得悄無聲息,不僅贏得了陣陣掌聲,還贏得了楊超越的傾慕。

李誕的第二個觀點同樣不正經:因為自私,救畫對自己沒實際好處,救貓還能擼貓。其它什麼「道德之眼」都是俏皮話,姑且聽之。

李誕的第三個觀點和薛兆豐、許吉如不謀而合,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拋出了反方最根本、最有力的觀點:

李誕說,不要老去想宏大的事、遠方的事,關注當下、關注眼前才會讓世界更好。

薛兆豐說,規則不講人性,但人性在近處得到展現。

許吉如說,眼前本能的同情都要否定的話,那麼遠方的同情拿什麼保證?

到這裡,你會發現這三人的觀點和黃執中截然對立。他們關注眼前之事,覺得這樣世界才會更美好。黃執中關注遠方渴望成的自己,他的確沒有說世界會因此更美好。

所以到底怎麼選?

每個人有自己的答案。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英國警方在一輛大貨車裡發現了39具偷渡者的屍體,一番波折後確認都是越南人。後來,有民眾自發去現場為他們獻花哀悼。

他們也許是因為聽見了遠自越南的哭聲吧,而當時也有一些人慶幸著不是自己家人就好。

我想,哭別人的人和哭自己的人沒有對錯之分,但前者比後者可能更不會去傷害別人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Kscbm4BMH2_cNUguS6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