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不生分

2020-03-24     保山新聞網

在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疫情抗擊中,餐飲業先後兩次經歷停業關門、轉變經營機制,消費者也主動打破傳統聚餐形式、提出「分餐」要求。「公筷公勺行動」成為共同倡議,為將此番「共識」推動走向「共實」,讓「餐桌舉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推向現實,「分餐」成趨勢。

然,因「合餐」已久,更因合餐總能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彰顯邀約之人慷慨、熱情、好客,於是,無論是家中聚會,還是在外聚餐,「合餐」成了首選。其實,「合餐」雖久,但「分餐」歷史也頗為淵源。商朝時,便有大約只夠一人一餐之用的鬲;周秦時,人們鋪席於地,上放置桌案,天子五重席,大夫二重席,依身份而「分案而食」。

可見,「分餐」並非突發奇想,而是由來已久。在一些場合,人們雖圍桌合餐,但實質上仍有分餐,他們圍桌而坐,各人皆有一套餐具和一份餐食;或有公用食品,但先以「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夾到自己的餐盤中再享受,這是一種合餐為名、分餐為實的餐飲方式。當前,全國各地提出的「公筷公勺行動」倡議,也正是這樣一種「一菜一筷,一湯一勺,一人一餐」的分餐。

「分餐」是基於群眾「健康、安全、文明」而提出,是一種節約、衛生、進步的餐飲方式,也是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從口入,堅決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每個人都要主動當好「公筷公勺」的踐行者、推動者、引領者,讓「桌上有公筷公勺,『筷』樂『勺』病又健康;主動用公筷公勺,『筷』樂『勺』病又時尚;取菜用公筷公勺,『筷』樂『勺』病又溫暖」成為生活習慣、日常行為。

分餐不會「生分」。「分餐」分的是餐食,合的是情分、是氣氛、是團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JYQDHEBiuFnsJQV8N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