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日北京第一天情況簡報:什剎海遊客接待量最多!

2019-09-13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今天是「中秋」假日第一天,全市文化和旅遊系統積極履職盡責,強化服務保障,加強執法巡查,文化和旅遊市場運行平穩,秩序良好,公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未接到重大旅遊投訴,未接到旅遊安全事故報告。

一、全市旅遊接待情況

9月13日,中秋假期第一天,因受核心區景區人數下降影響,全市重點監測的168家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90.9萬人次,同比減少38.2%;營業收入達2881.6萬元,同比減少60.2%。其中,城市公園型景區33.8萬人,同比減少15.1%;歷史文化觀光型景區29.1萬人,同比減少14.1%;現代娛樂型景區11.2萬人,同比減少53.1%;自然山水型景區6.6萬人,同比減少8.0%;博物館型景區4.2萬人,同比增長17.2%;奧運遺產型景區0.1萬人,同比減少25.0%。

遊客接待量排名前十名的景區是:什剎海風景區接待9.8萬人,故宮博物院接待7.7萬人,南鑼鼓巷接待5.8萬人,頤和園接待5.6萬人,北京歡樂谷接待4.0萬人,北海公園接待3.5萬人,紫竹院接待3.2萬人,陶然亭公園接待3.1萬人,天壇公園接待3.0萬人。核心區景區人數下降明顯,王府井、前門、景山人數驟減,進行了零報告。

中心城區飯店平均出租率為39.7%;近郊區飯店平均出租率為25.8%;遠郊區飯店平均出租率為39.2%。

郊區民俗游累計接待遊客41.0萬人次,同比減少7.1%;營業收入達3807.3萬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接待量前三位的是懷柔區、密雲區和順義區。其中,懷柔區接待遊客12.8萬人,密雲區接待遊客8.6萬人,順義區接待遊客4.5萬人。

9月12日,民航進港人數14.15 萬人,同比減少4.4%;鐵路進站人數37.37萬人,同比減少1.7%。

二、全市旅遊投訴情況

從9月12日14點至9月13日14點,共接收到文化和旅遊部12301系統、北京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12345轉來各類旅遊投訴4件,與2018年(4件)持平。 未接到旅遊重大類案件及旅遊群體性事件投訴。

三、全市旅遊執法情況

9月13日,市相關職能單位和各區共出動執法人員2504人次,執法車輛456台次,檢查涉旅企業1275家,車輛75台,發現隱患550處,重點核查導遊、旅行社資質,是否存在無資質經營旅遊業務的現象;檢查旅行社是否存在非法攬客、發放旅遊小廣告現象;檢查旅遊團隊是否申報電子行程單,是否存在二次收費,是否簽訂正規旅遊合同等情況。據統計,今日非法「一日游」零投訴。

四、全市文化演出活動信息

(一)按照活動總體方案要求,市文化和旅遊局牽頭國慶遊園指揮部文化活動組,負責10月2日在全市10個重點公園開展專業文藝演出、快閃、專業體育表演和群眾文體互動活動,指導全市100個公園開展群眾文體互動活動。截至9月13日,各項工作開展有序,文化活動組由組長陳冬同志、副組長馬文同志分別帶隊,完成對專業文藝演出的第二輪節目審查工作,各項文體活動進入排練周期。

(二)9月13日當日,開展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的各類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199項、289場,參與市民、讀者及遊客9萬餘人次。

一是廣泛開展閱讀和群眾文化活動。首都圖書館開展「千里共嬋娟——中秋傳統文化展」,從中秋節的源流和發展脈絡,中秋節的相關傳說故事、各地的中秋傳統習俗以及中秋的文學創作等幾個方面對中秋節進行介紹,讓觀眾感受其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舉辦「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中秋節誦讀會;豐臺區圖書館開展閱讀書坊中秋節專場,通過朗誦中秋節相關詩歌,推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順義區圖書館舉辦「話說中秋」——中秋來歷圖片展活動;延慶區在世園會草坪劇場舉辦「獨山夜月•高端音樂文化品鑑會」,將「獨山夜月」相關古詩詞、延慶及獨山當地歷史傳說進行改編、創作,並邀請著名民樂演奏家、民族風歌手、朗誦家打造一場中秋傳統文化盛宴。海淀區文化館(北館)舉辦的「月滿京城 情系中華」鋼琴專場音樂會,以「中秋」為主題的鋼琴專場音樂會,音樂會以團圓、溫馨的氛圍為基調,演繹中西方代表性樂曲,在營造和諧節日氛圍的同時,給群眾帶來不一樣的中秋文化體驗;房山區文化活動中心開展「舉杯邀月 同誦中華」——中秋節朗誦會;西城區在月壇公園舉辦以群眾遊園為主的2019中秋群眾遊園賞月活動,讓傳統文化貼近百姓生活,加深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營造和諧的節日氛圍,打造一場喜氣祥和的中秋遊園會。懷柔區在濱湖公園景觀劇場舉辦「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2019年中秋晚會,由中秋節中國傳統故事拉開帷幕,上演歌伴舞《望月》、京劇芭蕾舞、小品《月圓平安》、魔術等14個節目,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積極向上,緊扣中秋主題,大力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通州區文化館一層劇場舉辦評劇專場演出《三請樊梨花》,為通州區百姓上演一場豐富多彩的迎中秋演出節目,傳承普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廣大市民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魅力,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共享了文化發展成果,傳承普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是非遺展示互動,讓市民群眾體驗傳統文化。朝陽區在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民俗活動。通過擺放老北京傳統「兔爺山」,傳統拜月場景復原,開放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習俗展和滇韻—雲南民族民俗展以及經典誦讀、中秋節傳統習俗等動態展示。設置中秋燈謎巧心猜環節,並通過親手做月餅、繪製兔兒爺等互動環節調動公眾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大興區舉辦「月圓京城•情系中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之全民慶中秋文化活動。節目有非遺項目如雜技、京劇反串、戲八戒、中幡等;經典紅色歌曲表演,共同渲染出濃厚的中秋節日氛圍,凝聚文化精髓,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祝福。帶入不同的文化藝術走進群眾、走進基層,真正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文化目標。活動互動區特設置10個民俗互動攤位,邀請專業老師現場帶領遊客親手製作手作冰皮月餅、手繪兔爺、手編中國結、手繪宮燈、手繪手作幸福風車、手繪團扇、捏麵人、手作剪紙、手作中秋掛件、手繪漢服。通過民俗非遺互動項目,讓廣大遊客們可以一邊遊覽園區美景、一邊感受傳統民俗活動的文化魅力。

三是公益演出下基層,貼近群眾。懷柔區開展星火工程演出,由北京懷柔鳳舞藍天藝術團、北京懷柔利達鑫戲劇活動中心、北京懷柔滿鄉情藝術團精心組織了精彩文藝節目,為湯河口鎮和喇叭溝門鄉百姓送上了中秋專場演出,內容包括歌曲、舞蹈、戲曲等節目,向山區百姓傳遞節日的快樂,營造了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平谷區在平谷文化公園音樂廣場大舞台隆重舉辦平谷區2019年激情廣場百姓樂--「中秋賞月會」周末演出活動。為平谷區內優秀文藝團隊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活動促發展,以展演促提高,全面提升文藝團隊整體水平,豐富百姓文化生活,維護和保障廣大群眾的文化權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石景山區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傳統佳節中秋節來臨之際,舉辦公益戲曲折子戲演出,豐富我區居民的節日文化生活。經典的京劇節目《天女散花》、《坐宮》在古香古色的五里坨民俗陳列館上演,讓觀眾們體驗真正的傳統韻味兒。大家一起看京劇、賞圓月,營造歡樂過節氛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9月13日,我市舉辦營業性演出共計67台103場。其中,由北京京劇院帶來的「2019中秋佳節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在長安大戲院上演,梅派、尚派、程派等流派名家輪番登台,讓觀眾在過節的同時過足了戲癮。北京曲藝團在青藍劇場帶來了「京味兒」相聲專場,以純正的京腔京韻,帶觀眾體會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和新北京的歷史巨變。中國愛樂樂團在中山音樂堂上演「中國愛樂樂團2019-2020音樂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余隆與大提琴家王健,攜手中國愛樂樂團,奏響氣勢磅礴的樂曲,為祖國獻上最深的祝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7FSN20BJleJMoPMox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