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臨蘭亭序,啟功臨玄秘塔碑,王鐸臨聖教序,為啥都不像?

2020-03-25     愙齋書法

學習書法,當然少不了臨帖,可是臨帖最重要的是什麼?有的朋友就說了,當然是要做到形神兼備。能做到形神兼備當然是最好的,可是既要形體上相似,又要神韻上相通,真正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數。

別說我們這些初學書法的朋友,就連一些書法造詣深厚的書法名家,他們的臨摹作品也很少能做到,或者說他們在這方面並不是很在意。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沙孟海臨寫的《蘭亭序》,啟功臨寫的《玄秘塔碑》,王鐸臨寫的《聖教序》,和原帖都不像,這是因為什麼呢?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沙孟海臨寫《蘭亭序》片段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沙孟海臨寫的《蘭亭序》。通過上圖這個片段我們就可以感覺到,無論是用筆還是結體,包括整體的氣韻,完全看不出半點王羲之的影子,與其說是臨摹,還不如說沙孟海又根據自己的筆法重新創作了一篇。

啟功臨寫《玄秘塔碑》片段一

啟功臨寫《玄秘塔碑》片段二

先別著急評論,我們再來看看啟功先生臨寫的《玄秘塔碑》。有的朋友就說了,這也不像柳公權啊,完全是啟功自己的書風。這麼說也沒錯,啟功臨寫的《玄秘塔碑》和沙孟海臨寫的《聖教序》一樣,都沒有完全服從於原帖,裡面加入了太多自己的理解和筆法。

王鐸臨寫《聖教序》片段一

看完上面兩位的,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王鐸臨寫的《聖教序》。看到了吧,同樣和原帖不像。說實話,在這三位當中,雖然臨的都不像,但個人最喜歡的還是王鐸臨寫的這篇《聖教序》,前一段時間,小編還臨寫過一段。

王鐸臨寫《聖教序》片段二

看完三位大家的臨寫作品,我們不禁要問:為啥他們三人臨寫的作品都和原帖有差別呢?是他們的功力沒達到嗎?是他們寫不像嗎?我想肯定都不是。作為知名的書法大家,如果連寫像都做不到,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關於臨帖要不要像的問題,啟功先生早就有過相關的論述。啟功的大體意思是說:臨帖不是要不要像的問題,而是根本不可能百分百的像,最多只能局部上相似,如果真能以假亂真的話,那麼法律上的簽字畫押就失去效力了。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吧,他們的臨寫作品之所以不像,主要是他們根本就沒把精力放在形似上而已。

王鐸臨寫《聖教序》片段三

和我們初學書法的愛好者不同,不論是沙孟海、啟功、還是王鐸,他們都有過人的用筆能力,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他們在臨帖的時候,並不是不加思考的完全照搬,而是有重點地去借鑑。比如說啟功就是為了得到柳公權的骨力才去臨寫的《玄秘塔碑》。所以說,並不是他們寫不像,而是他們的臨摹方式太高級,一般人領悟不到其中的精髓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fQEHEBfwtFQPkdGK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