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帳這麼貴,為什麼我還是出不了坑」

2019-12-28     三聯生活周刊

不太了解手帳的人,可能會對手帳愛好者花上400元買一本Hobonichi手帳本的行為感到十足迷惑。同樣的迷惑行為,也會發生在手帳愛好者進入誠品書店或者日本的老字號文具店的時候,一看到和紙膠帶、印花紙還有一些絕版文具,就立馬失去了抵抗力,錢包雖然被掏空,但還是樂呵呵地享受巨大的滿足感。

到了年末,對於新一年的迎接,除了拿出囤好的年曆,滿懷期待翻開第一頁,很多人還會拿出一本新的手帳,開始寫下伴隨未來一年的計劃。

曾經看到過一個手帳的開箱視頻,打開後的第一頁寫著一句話:「恭喜你,今天也是平凡的一天。」

每一天雖然平凡,但卻要好好對待。手帳和日式風格所攜帶的氣息一樣,治癒的氣質、注重點滴細節里的情趣,對生活儀式感的推崇,這也是眾多生活美學家們難以割捨的地方。

只是一本筆記本嗎?

在很多人看來,這麼貴的手帳買來不就是一本空白的筆記本?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有執念?

我們來看看手帳文化最發達的國度——日本。這裡每年要銷售上億本手帳,日本人對手帳的情結,不分年齡層,從少女、阿姨大叔到老奶奶,都是手帳的擁有者和追隨者。

他們的手帳上到底記錄了些什麼呢?

一檔日本綜藝調查了街頭行人的手帳,幾位阿姨的本子是用了幾十年的LV封皮。

而一位小姐姐手帳本上,在爺爺忌日的時候,畫了一個笑著的幽靈。好像是在天國的樂天派爺爺正在告訴她,生活要笑嘻嘻地過啊。

日劇《午餐女王》里竹內拿著她的手帳到處找吃午飯的餐館;警察破案時拿出一本小本子記錄(警察手帳);還有阿姨在手帳本上寫著打麻將的暗號……

在日劇《親密姐妹》里,石原里美飾演的妹妹發現准姐夫是個渣男,於是在手帳本上劃掉「讓姐姐與男友分手」的任務,寫下了「給姐姐找新的男朋友」的新任務。

小到繁雜的瑣事,大到人生夢想的規劃,全都被集中書寫在了手帳里。

智能電子產品當道的今天,手帳仍然在日本人日常的記錄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作為日漸流行的文化趨勢向外輸出,這也實屬難得。

隨身攜帶一本手帳成為了日本人生活的習慣,按部就班地把自己的人生規劃一點一點記錄在本子上,遇到什麼新奇的點子就立刻掏出來記下,生活的節奏也在手帳中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井井有條。

你的手帳 將會成為你人生軌跡的文獻

很多人會好奇,手帳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

日本的手帳評論家館神龍彥(TategamiTatsuhiko)說:「比起發現新事物而記錄,倒不如說(手帳)是為了管理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的確,手帳更多是在自我生活和時間的管理和規劃,它可以是個人的To-Do-List,也可以是生活或者打卡的記錄載體。信息收集的屬性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手帳更多的功能性和工具性,這也是日本人離不開手帳的一個原因。

日劇《家族的形式》中,大介的手帳本(國譽自我手帳)

在手帳文化的演變過程中,似乎更多人開始花費心思在拼貼和設計上,文藝、可愛、復古或者充滿質感,種種風格成為了手帳的樣式和基調。手帳的認知和使用方式在流變,關於手帳的定義和操作也更加靈活。

Traveler's Notebook手帳本充滿質感的封面

當然,手帳里也包含著諸多講究,內頁使用的巴川紙,伴隨手帳流行起來的各種文具,貴上天的書衣……都讓手帳所攜帶符號意義更為豐滿,也是掏空眾多手帳控的「萬惡之源」。比如Hobonichi、Moleskine、Traveler's Notebook這些大牌手帳品牌,很多書衣都是手作或者獨特設計,可以說是手帳界中的香奈兒。在某種程度上,精良做工體現的匠心,以及附加的品牌價值,也能夠解釋手帳為什麼這麼貴,但在這些上事物書寫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賦予。

HOBONICHI等眾多手帳品牌每年推出各種風格的書衣

從最基礎的私人工具書,到有品牌經營的商業產品,再到浸入日常的一種生活方式,手帳的意涵也在功能性和審美性上不斷流轉,也反映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但好看並不僅僅是手帳的唯一特質和追求,精細地安排生活、妥帖地安放小心思、提前為人生的下一步做出打算,這才是手帳最原始和本質的意義。

一些可能隨身攜帶超過十年的本子,滿是日常生活的痕跡,再回過頭去看那些細節,雖然平凡,但總是裹挾著獨家的記憶,手帳也成為了自己人生軌跡的文獻。

手帳博主Ins:nyret__

愛手帳的你 愛的其實是書寫生活的儀式感

把和重要的人看過的電影票、旅行吃飯遇到好看的餐紙、重要日子的日曆撕剪下來,貼到手帳本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本子裡夾著各種票根,年初時一本2.5cm的本子,到一年結束後,已經有了8cm厚,在手帳爆頁帶來的滿足感里,無形的時間和生活似乎也變得有跡可循。

用Traveler『s notebook製作的旅行手帳,作者アモラ

生活需要儀式感,把時間浪費在那些沒用但美好的事情上,這是生活美學家們一直倡導的人生信條。何況手帳並不是所謂無用的事物,不一定要買昂貴的手帳本,或者拘泥到底有沒有膠帶的裝點和拼貼,對於那些美好的小確幸悉心收藏,記錄下來生活或者夢想的每一次閃光,這也正是書寫的意義所在。

對生活美學的追求總是步履不停,我們也在年末的關頭推出了一檔音頻課程《手帳美學——開啟屬於你的「人生指南」》。在日本居住多年的潮流藝術家靜電場朔對手帳文化有著自己的看法,她不僅在課程中揭開手帳風靡現象的面紗,還將帶領我們回到手帳文化的本質,看一看手帳蘊藏著怎樣的文化演變史?手帳風靡的背後體現了人們生活態度和方式的怎樣變遷?

對於手帳,還有很多我們可能沒有觸及到的知識區域。比如,達文西也是手帳的愛好者,他的《哈默手稿》可以說是手帳界的鼻祖,而美國開國三傑之首的富蘭克林也有著用小冊子「打卡」的習慣,他提出的「道德表」也用來督促生活和自我的進步。

到了年末,不少人又要跳進另一個手帳坑,有哪些值得種草的品牌?我們又要如何做一本屬於自己的私人手帳?

如果你想知道關於手帳的文化秘密,想要好好進行生活和時間管理,還想得到一份關於手帳製作的獨家指南,無論你是手帳狂熱的製作達人,或者是對手帳感興趣、想把那些彌足珍貴的痕跡記錄下來的生活愛好者,在這堂關於手帳美學的課程中,你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點擊試聽小課《手帳美學》

小課主講人

靜電場朔(Dian),潮流藝術家,音樂人,創作領域涉及插畫、服飾、音樂、影像等,現居日本東京。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動畫系,2016年在日本東京成立創意單位「大宇宙釀」及跨國音樂組合Question Children(問題兒),擔任歌手、製作人。於東京、上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致力於創造以東亞洲文化為核心概念的新世紀藝術表現。在雜誌《東京流行通訊》中連載「東京視野」專欄,並長期為各類時尚雜誌供稿。

靜電場朔著有《東京旮旯》一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年),這本書最初的靈感正是來源於靜電場朔在社交媒體中連載的東京私人手帳,最後集合出版為一部東京的旅行指南和生活隨筆。

訂閱課程你將收穫什麼?

手帳文化的歷史溯源和深度解密;

橫向與縱向梳理手帳的演變脈絡;

一份獨家的手帳製作指南;

原汁原味的手帳大推薦;

一次關於手帳的生活美學之旅。

01 總序 | 關於「我與手帳」:我們為什麼要做手帳?

手帳究竟是什麼?手帳和筆記本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真的了解手帳嗎?手帳如今為何風靡?

02 手帳雛形的文化史 | 這些歷史名人居然是手帳達人!

有哪些歷史名人也用手帳(達文西也有使用手帳的習慣)?作為文化符號的手帳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遷?

03 手帳的風靡 | 日本有著怎樣的「手帳」基因?

日本人為何如此沉迷手帳?有哪些關鍵性人物在日本手帳的發展史中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日本的特色手帳有哪些品牌?手帳從古至今對日本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04 手帳的意義 | 日常生活與人生軌跡的書寫載體

手帳意義與價值;手帳和日記本的屬性區別;從功能性記錄到一種生活方式、從提高效率到一種美學文化,手帳背後體現了哪些心理因素的演變?

05手帳製作指南 | 開啟你的手帳人生!

手帳有哪些功能?怎樣挑選適合自己的手帳本?和手帳相關的文具有哪些講究?

06 手帳的場景化 | 打卡、旅行、健身……手帳還能這麼用

手帳有哪些不同的類型?在不同場景中,我們如何有效率地使用手帳?

07 彩蛋 | 手帳大推薦!

國際上有哪些知名的手帳品牌?它們主要有哪些特點?

08 贈書福利 | 快來po出你的手帳吧

在此節文稿的讀感區po出你的手帳內頁,將有可能獲得主講人靜電場朔的《東京旮旯》一書(有可能是簽名版哦)!

《手帳美學——開啟屬於你的「人生指南」》

(中讀VIP用戶可免費領取)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繫:

zhongdu@lifeweek.com.cn

《手帳美學——開啟屬於你的「人生指南」》小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xGqSm8BMH2_cNUg5Tr0.html



















野生動物世界

2020-04-15

唐茶穿越指南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