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搖了一個小車號,買還是不買,太愁人啦

2019-07-08     摯情寫人生

見大家都搖號,同事家裡已經有了一輛車,也沒有再買車的想法。自己有駕駛證,報著玩兒的心態,也參加了搖號,搖了二年多,前兩天無意中登錄系統中一看,竟然中籤了,而且是半年前中的簽。

這事兒壓根就沒放心上,愛搖上不搖上。同事說。

不過,這次真中了簽,倒讓她有點兒鬱悶起來。

送給別人用,怕出問題。

至親都有車,都不用買。要想留下這個號,就得自己掏錢買車,可是家裡已經有一輛了,平時也不怎麼開,再買一輛,實在是多餘。不買吧,再有一個多月號就到期了。

同事天天愁,一直在猶豫買還是不買。

說起買車這個事兒,還真值得研究一番。

打車還是養車,這個句式很容易讓人想起莎翁那句名言:生存還是死亡。雖然不是一碼事,可我覺得這還真是個有點類似的比較嚴肅的選擇。

不用往遠了說,僅僅20多年前,私人擁有一輛小汽車還是多數中國人做夢也不敢想的事。到了多數中國人都開始做這個夢並且很多人已經實現了的時候,至少在北京,打車還是養車,就成了一個艱難的選擇。

往前推十年,私人買車還是一件挺值得炫耀的事。起碼,它能說明你比較成功,算是有錢人。就是今天,有房有車也還是成功人士的基本表征。

私家車數量暴增,車多路少的矛盾日益凸顯,似乎也就是這幾年的事。在目前北京交通狀況的大背景下,買車還值不值?買車好還是打車好?就真成了一個值得考慮的大問題。

年前和朋友小聚,提起買車的事,不少朋友的觀點是:只要不是做生意,最好別買車。對此,我也有認同感。

做生意的,買車養車,人家能提高辦事效率。效率有了,效益也就來了。也就是說,買車養車都是投資,是可以加倍回收效益的。可是對於上班族來說,汽車就純粹屬於消費品,買了車,您就得養著。尤其是現在,汽油不斷漲價,養車成本加大,就顯得很不划算了。有位朋友掰開揉碎了算過一筆帳:假設您花15萬買個車,就算開15年,平均每年先有一萬擱那兒了吧?平時的汽油錢,加上保險、加上必須的保養和維修,每年兩萬能撐下來就算不錯。這麼算下來,15年您就把45萬給扔了。這45萬完全都是白扔的,一分也撈不回來,純消費!

當然了,掙錢就是花的,純消費就純消費吧。可是除了這份花銷,買了車還等於多了仨爹:開車上路,警察、騎車的、行人,都是你爹,你誰也惹不起。

相比之下,就看出打車的好處來了。您想去哪,招招手,滿大街都是你的專車,想坐哪輛坐哪輛。沒有開車的擔心、堵車的煩惱、停車的艱難,也沒那麼多爹……當然了,偶爾打不著車,也會覺得不如有車方便,可是這小小的、偶爾的不方便,比之於您花好幾十萬買回來的那些煩惱和擔心,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7-V20BJleJMoPM-Pi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