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領土的?作為中國人一定要清楚這段歷史

2019-05-15     北斗維斟

台灣島,位於中國東南地區。這裡的居民大多數是漢族,說著漢語,用著漢字,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第一部分。然而沒有什麼是自古以來的,台灣納入中國的版圖也是一個在歷史中形成的過程。不過大多數人還不太清楚台灣到底是在哪個朝代正式開始管轄的,小編對此進行了一些介紹。

台灣島


台灣長期以來被當做是東夷的一部分,春秋時期被稱為「島夷」;三國時期叫做「夷州」;從隋朝到元朝叫做「流求」,明朝稱為「東番」。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對台灣島的認識還處於初級的階段,甚至和琉球國搞混。230年,東吳國王孫權派大將軍衛溫、諸葛直率水軍萬餘人到達 「夷洲」,這是大陸第一次派遣軍隊到達台灣,之後的隋煬帝也曾經派遣水軍到台灣。然而,兩次派遣軍隊都只是「遊歷」而已,因為當地土著的反抗,軍隊很快就撤離了。

衛溫浮海夷洲

中央王權對台灣的附屬澎湖列島的最早管轄時間是在南宋。南宋時期在澎湖列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元朝則繼承之。南宋趙汝適所撰之《諸蕃志》中記載到:「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元代《島夷志略》:「(澎湖)地隸泉州晉江縣,至元年間,立巡檢司。」。明朝時期,由於實行海禁,澎湖列島的居民被強迫前往大陸,澎湖巡檢司也在廢除了,直到1563才重新設置。

澎湖列島


從史料中來看,澎湖巡檢司並未管轄台灣。《宋史》明確記載流求國跟澎湖島「煙火相望」,《元史》記載「澎湖諸島與流求相對」,《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彭湖一島,在漳、泉遠洋之外,鄰界東番」。不過,由於海外貿易的不斷發展,有許多漢族人不斷移民台灣,逐漸改變了台灣人口狀況,這為後來鄭成功在台灣建立政權奠定了基礎。

162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在遠東建立據點而入侵台灣,隨後西班牙也參與進來,但是被荷蘭擊敗。於此同時,鄭芝龍也積極向台灣擴張,鄭芝龍是明朝後期著名的海盜,也是東南沿海地區最大的海商和軍事首領。1628年,鄭芝龍招納福建災民數萬人移民台灣,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有規模的移民台灣的活動。此後鄭芝龍在台灣地區不斷發展,甚至仿照明朝建立了官僚制度。因此,台灣能夠納入中國的領土,其鄭芝龍功不可沒。


不過鄭芝龍並沒有能力驅趕荷蘭殖民者,台灣出現了兩大勢力並存的局面。鄭芝龍擁有強大的海軍,戰船達700多艘,裝備精良。他遊刃於荷蘭、日本、明朝三大勢力之間,是一個不堅定的政客。1653年,鄭芝龍見大勢已去便果斷投降於清朝,而其子鄭成功卻堅持反清鬥爭。由於鄭氏在大陸的勢力範圍不斷丟失,鄭成功不得不將戰略重心轉移到台灣島。1661年,鄭成功率領軍隊橫渡台灣海峽,將荷蘭者擊敗,並在給荷蘭台灣殖民總督的信中說「「然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鄭成功

因此,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應該從鄭氏政權經營台灣開始,他們為中國的開疆拓土做出了貢獻。不過鄭氏政權始終是一個地方政權,還沒有納入中央。1683年,康熙帝派遣施琅進攻台灣,最終鄭氏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灣設置了台灣府,其下設台灣縣,鳳山縣與諸羅縣。這標誌著台灣正式納入了清朝的版圖。

台灣府


清朝對台灣的管轄長達210年,因此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認可,使得中國擁有台灣具有法理依據。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英美提出必須將要日本吐出一戰之後吞併的所有領土。而台灣是在一戰之前吞併了,但英美卻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並要求日本的領土必須退回日本列島。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也再次從殖民者手中回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t7A-2sBmyVoG_1ZSZ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