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個晝夜,轉運1950人次,普陀這抹城管藍負重「逆行」只為他們歸來無恙!

2020-04-04     上海普陀發布

「60多天了,確實挺累的,但是能為疫情防控做點事,我願意!」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此時,城管隊員袁楊含著激動的淚水,說出了堅守防疫一線全體城管人的心聲。

大年初三,申城疫情趨緊,普陀區城管執法局聞令而動,召集人員、協調車輛,第一時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從組建第一支突擊隊支援隔離點轉運至今,68個晝夜,普陀的城管人義無反顧駐守戰「疫」最前沿。

城管隊員整裝待發

有「驚、險、苦、累」絕沒有「退」

早上9點,長征1號隔離點,轉運一組組長袁楊正在穿戴防護裝備。「裡面要穿雨衣,可以在全身消毒時起到保護作用。手套要帶兩層,才能保證防護到位。」轉運一組,也叫密接轉運組,負責運送與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每次出任務前,他們都要穿戴上二級防護裝備,一人一車將密接者運送到隔離點。

別看袁楊現在一氣呵成快速準確完成防護準備,初來之時,對於防疫防護一知半解的他心裡還是很「打鼓」的。「穿脫防護的每個動作和步驟都是有技巧和先後的,一個操作不當輕則浪費本就緊張的防疫物資,重則還會造成污染和感染。」那時候,只要一得空,袁楊就和組員們勤加練習穿脫動作,還錄製了視頻教程方便後來加入的隊員學習。

組員們相互幫助穿戴防護裝備,還製作了視頻教程。

「第一次轉運人員時,看到客人,心裡真的有點發憷。」作為區城管局突擊隊首發隊員,袁楊和其他組員在隔離點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才慢慢放下焦慮,全身心地投入到轉運工作。「我們也有自己的解壓妙招,就是利用吃飯的時間,打上幾分鐘的消消樂,讓自己放鬆下來。」

區城管執法局首批「防疫突擊隊」隊員王少偉、袁楊、朱振華在轉運一線的首張合照

然而,有些壓力和恐懼是靠疏導和小遊戲都無法緩解的,只能靠他們自身去釋放、克服。轉運中,組員們遇到過運送的客人兩三天後成從疑似變成了確診。「第一次看到疾控中心流調人員來問我們情況時,心理壓力很大的,渾身汗毛都豎了起來,腦子裡就想著自己有沒有和這個人近距離接觸?會不會已經感染到了?後續的轉運工作怎麼辦......」好在經過軌跡調查和防護檢查,流調人員告訴隊員,他們的防護做得十分到位,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連奮戰在武漢的醫生大多也是這樣的防護級別,我們還有啥好怕的!」組員們重新披掛上陣,回到「戰場」。儘管直面風險,但普陀城管人一步都不曾後退。

拼體力比耐力 還要是個「活地圖」

與風險高的密接轉運相比,居家轉運除了拼體力比耐力,還是個「技術活兒」。

「指揮室,乘客到位,準備出發。第一站真如,預計10分鐘到達,請與居委會對接。」

「指揮室收到,路上小心!」

王曉華護送客人回家

在真如2號隔離點,晚上7點,轉運二組組員王曉華扒了幾口晚飯,就換上了「戰袍」出征。「我們主要是把經過留驗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客人護送到社區,交接給居委工作人員。」王曉華一邊按名單核對客人,一邊提醒他們上車時注意腳下。

居家轉運不僅要掐準時間,還要轉運人腦中有地圖,心中有路線。「有的客人會說,我離得近啊,可以先送我嗎,有的客人覺得應該先送遠的。這個時候我就會向他們解釋,我們都按大家的位置提前規劃好線路圖了,請他們稍安勿躁,回家嘛,就要開開心心的。」大巴轉運時,一車20多個客人住在不同地方,王曉華就要把區內10個街鎮都跑上一圈。3、4個小時不吃不喝,繞「區」一周。

「入境人員猛增的那幾天,我們都是連軸轉的,隊員們前腳回到指揮室,後腳新的轉運任務就下來了。」轉運二組組長蘭健告訴記者,「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服,戴著護目鏡、口罩和兩層手套,最後脫下來時,裡面全是汗水。」

接到轉運單就意味著任務來了

去浦東機場附近的醫院或隔離點轉運人員是居家轉運中最考驗耐力和「忍功」,一個來回用上大半天也是常有的事。「最遠的一次,我開到了臨港新城,接了4個客人跑了200多公里,開了7個小時才回來。不能喝水、不能休息,想上洗手間也只能憋著。」說起這些經歷,王曉華痛並快樂著,「看著客人在我們的護送下安全無恙地回家,就感到十分欣慰。」而客人們臨別時的感謝和致敬,也讓王曉華和其他組員們深受感動和鼓舞。

「疫情期間,根據轉運情況的變化,我們及時調撥人員,增援車輛,支援力量只增不減,目前已經有37名城管隊員堅守在轉運一線。」區城管執法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吳俊表示,隨著嚴防境外輸入措施力度加大,人員轉運量激增,區城管局還借調了2輛大巴充實運能。

無懼無畏 常懷牽掛於心間

袁楊的妻子為他做的「戰疫」海報

「這張照片是我愛人做的,一邊是我平時工作的樣子,一邊是轉運工作是的樣子,下面還有戰疫兩個字,特別有意義。」採訪時,袁楊向記者展示了這張他視如珍寶的照片,「這張照片里飽含她對我支持。」參加轉運任務,就意味著要做一個「不回家的人」。「我沒跟父母說,只是跟她簡單說要參加防疫工作,這段時間不能回家。」害怕父母、妻子擔心,袁楊簡單交代了幾句,「直到一個月後,我才告訴他們,我在轉運隔離人員,讓他們不要擔心。」袁楊覺得守護好了大家,小家才會更好。

部署轉運任務

家人是牽掛,客人也是牽掛。「國內疫情已經控制得相當好了,我以為轉運工作快臨近尾聲了,但隨著國外疫情爆發,我們還要再接再厲,要堅守到整個疫情都控制住的那天。」疫情期間,「90後」的城管隊員王佳傑去過花橋道口值守、堅守過社區防控一線,這次他主動請纓加入轉運一組,「黨員就是要衝到最危險的一線,年輕黨員更應該擔起這份責任。」在轉運中,王佳傑發現有的客人一聽到隔離就十分焦慮,他就主動和他們聊上幾句,向他們介紹隔離點情況,並提醒一些注意事項。簡單的交流,讓這些長途歸來的客人們寬心不少。

「其實他們從千里之外回到祖國也挺不容易的,我們的工作就是把他們從不安全的地方送到一個安全的地點,就像《戰狼》中最後一幕,那本中國護照上寫的,祖國是你們最強大的後盾,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有回家的感覺。」

在戰「疫」的各個階段 城管人都堅守在一線

疫情不止,城管不退。因為這些「城管藍」負重「逆行」,才有了更多人的歸來無恙,才使得普陀乃至上海的防疫「閉環」更加牢不可破。

記者:易雯、顧嘉瑋

編輯:陳露耘

普陀竟還有這等絕美「秘境」!

普陀這裡的「守護者」們開起了「茶會」

清明節滬三級醫院門急診怎麼安排?快來看看!

復工後辦公室這些地方最容易「藏毒」!

國務院辦公廳:明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r-QQ3EBiuFnsJQVMY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