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人物:媽媽許淑華 爸爸邢廣川
講述人:邢女士
千篇一律的婚紗照中,這張照片讓人眼前一亮。
黑白照,人物顏值在線,神態中有超強的儀式感。令人忍不住猜想,照片中人物是何等身份,照片背後,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
「我媽這輩子的故事,總能讓人聽得一愣一愣的。」4月1日早上7點多,家住乙烯的邢女士火急火燎地找起了照片,和記者預約,要在《最美時光照》欄目講述有關母親的故事。
這是我媽和我爹64年前,也就是1956年照的照片,是一張婚紗照。
當時,北方的農村,別說婚紗照,就是普通照片,照的人也很少。
但是他倆不一樣,因為我爹是「文化人」,我媽總是這樣說。
和現在的婚紗照不同,我媽的白色婚紗里,還穿著自己的衣服。而我爹身上穿的,都是當天穿去的嶄新的衣服,腳上穿的,是當時最時髦的暗紅色皮鞋。
為了拍這張照片,我媽和我爹,特意花一塊錢坐一輛敞篷的出租馬車,來到綏化專區里正大街一家照相館。婚紗照花了9毛多錢,租婚紗還花了5毛錢。當時,一個雞蛋剛5分錢,拍這張照片的費用,在當時相當可觀。
我媽媽身高1.68米,以現在的標準,在女生里也算得上是高個兒,而我爹,比我媽卻矮了一截,但這並不影響我媽對我爹的仰視。
我媽是地主家的女兒,只上了幾天學,就趕上了鬥地主分田地,自然,她的學生生涯剛開始,便結束了。這就意味著,我媽只認識自己的名字和幾個「洋字碼」(阿拉伯數字),可以說是不識字吧。她特別崇拜文化人,而我爹會寫毛筆字,會打算盤,在我媽眼裡,算得上響噹噹的文化人了。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農村並不是太富裕,人們還只處於吃飽階段,可那時,在媽媽的操持下,我們這個有著8個孩子、兩位老人加上爸媽一共12口人的大家庭,卻早早就實現了肉蛋奶水果的自給自足,小日子過得大放異彩。
幾十年的生活里,我媽家裡家外一把手,但對我爹,始終保持著仰望的姿態,對我爹可以用言聽計從來形容,就是我們幾個孩子因為什麼事吵架了,吵半天也分不清是誰在理,我媽總會用一句話來結束爭論:這是你爹說的。
60多個365天,在媽媽的操勞中過去了,現在,媽媽85歲了。去年清明節回家,媽媽突然微笑著問了我一個問題。
經歷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筆試面試的我,也算是見慣了考場風雲,可唯獨在母親這道只有幾個字的問題前,我無法作答,無從發聲。
媽媽的問題是:
「你是誰啊,我怎麼不認識你?」
歲月無情,帶走了媽媽姣好的容顏、秀美的身材,也殘忍地把她的智慧帶走了,任我伸出雙手,竭盡全力,卻怎麼也抓不住。兩手空空。
但我相信,您雖然忘卻了我,但您肯定記得,「娜丫」是你的女兒,她愛看書、愛寫字、愛吃酸菜餡兒餃子。
策劃/孟黎 文/大慶晚報記者陳曉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手記:一個故事賺足了我的眼淚
如果有人問,一篇報道能引起多少人共鳴,我說不出來。但我知道,一次深入的採訪,相當於到別人的人生里走了一遭。
如何能讓「母親節」這一節日,不再流於形式?如何用報紙的語言來恰當地表現這種平常又不平凡的愛?
第一期報道,對於整個母親節系列報道來說,只是預熱,我原以為只能靠圖片來引人眼球。但第一天的採訪作業,就緊緊地牽動著我的情緒,行文過程中,更是邊寫邊哭。
伴著讀者的講述,我走進了一個傳奇女子的人生,體會著她拍婚紗照時的幸福;感受著她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支撐全家人生活的堅韌,羨慕著12口人一起忙年的快樂,步入老年後,又眼看著她承受著患上阿爾茲海默症的病痛……
這位傳奇母親的人生,也勾起了我對自己母親的想念。
我也曾不只一次地翻看媽媽年輕時的照片,讚美她年輕時的模樣。同樣作為兒女,同樣目睹著母親變老,誰能不心酸呢?
在無數個日日夜夜中,當年風華絕代的媽媽,身材慢慢變形,皺紋偷偷爬上眼角,身為子女,哪能不心疼呢?
希望這篇報道,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希望看到或沒有看到報道的人,都能體會愛、表達愛。
同時,也想在這裡將一句話送與大家分享:愛在平常,才不尋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gZuOnEBfwtFQPkdoy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