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第一次,撕下了當今社會的遮羞布......

2021-04-04     圈內密探

原標題:她的第一次,撕下了當今社會的遮羞布......

清明小長假,小夥伴們有沒有去看電影?

桃仔看了看,最近被拿來討論最多的,

恐怕就是張子楓第一次作為主角扛起的新片《我的姐姐》了吧?

上映兩天, 票房已過三億,豆瓣評分7.4。

講真,《我的姐姐》或許會成為今年 最具話題度的一部電影。

因為它真的算是一部難得見到的 純粹以女性視角展開的現實主義題材

今兒,桃仔就想跟大家,來嘮嘮這部電影。(謹慎部分劇透)

這一次,張子楓飾演的角色,名叫「安然」。

影片一開始,安然的父母就因為遭遇車禍,過世了。

一夜之間,安然不僅失去雙親, 還「被迫」成為了自己未成年弟弟的監護人

而這個所謂的弟弟,是安然的父母,在她 離家上大學後,生的二胎。

父母雙亡後,這照顧幼弟的職責, 「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安然頭上。

在葬禮上,姑媽就對安然說,她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應該把自己的弟弟撫養長大。

憑什麼呢?

大概就因為,她是姐姐吧!

忘了介紹,安然在父母去世前,是一位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在醫院做護士,同時在準備自己的研究生考試。

感情方面,她也有著一位交往多年,已經見過了對方家長,準備談婚論嫁的男朋友。

對她而言,這個弟弟的存在不是幸福,更多的是「累贅」,是「負擔」。

所以,安然對外,一直稱自己是獨生女。

其實,宣稱自己是「獨生女」的安然,幼年過得並不幸福。

爸媽重男輕女,因為安然是女孩,她從小不僅從未得到過爸爸的疼愛;

父母還曾想讓安然假裝殘疾,以方便有理由生育第二個孩子。

安然童年時想吃的想玩的,只能靠想像;哪怕是考上了大學,也要被迫修改自己的大學志願,只為能早點賺錢養家。

而安然童年夢想的一切,弟弟卻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拿到。

可想而知,對著這個幾乎沒怎麼見過面,卻還不得不照顧的弟弟,安然自然是打心底的 抗拒

不想讓這個「拖油瓶」,打亂一路向前的人生節奏,她想甩開弟弟的態度,是無比堅決的。

這時,所有人都站在道德制高點,「理所當然」地指責她,覺得她是姐姐,

「怎麼能不照顧弟弟?」

在各種逼迫下,安然終於忍無可忍地吼出自己的心聲:

「我父母死了,所有人都覺得他是我的責任,明明做錯事情的不是我,憑什麼你們要衝我來!」

在眾多親戚中,對安然指責最深的,非她姑媽莫屬。

姑媽是安然爸爸的姐姐,從小生活在 「重男輕女」極重的家庭環境中。

因為是姐姐,所以從小就被自己的媽媽(安然的奶奶)教育, 長姐如母,事事都要以弟弟為先。

哪怕是自己考上了大學,弟弟考上中專,但因為只有一個上學名額,所以不得不讓出來,讓弟弟去上學。

在這樣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姑媽, 「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

哪怕她心疼自己的侄女,但 出於本能,在安然想要將弟弟送養時,姑媽還是衝上來用水潑了安然一臉,並在大庭廣眾下喊出:

「你要是敢賣你弟弟,我就去法院告你!」

當然,這樣的姑媽並非是罪大惡極,她只是, 認命了......

片中,姑侄倆有一段對話,姑媽對著安然說:

「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可都是孩子,僅僅就因為 早出生了幾年,她們就必須要如此的「忍辱負重」嗎?

影片最後,導演選擇了 開放式結局,並沒有告訴我們這對姐弟最終,是攜手相依,還是天各一方。

有人會覺得,這樣的開放式結局不夠圓滿,感覺自己沒有看完。

但桃仔反而覺得,《我的姐姐》結局究竟是什麼,並不重要。

因為這部電影並不需要一個最終的抉擇。

畢竟,這部電影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已經足夠引起大眾的討論和重視了。

再加上,這樣極具社會現實的電影,無論給出什麼樣的固定性結局,都會被具有不同理念的人吐槽。

如果電影結局,是安然為了弟弟留在老家,放棄自己的夢想,那一定會有人稱這是 道德綁架

另外一種呢?姐姐放棄弟弟,將弟弟送養他人,也有不少人會說姐姐 自私自利,沒有人情味。

但說真的,從最後安然和弟弟相處的種種表現來看, 最大的可能還是姐姐妥協,選擇與弟弟相依為命。

縱觀全片,桃仔唯一的感受,就是 「壓抑」

不論是姑媽還是安然,我們都看到了現如今,特別是當下的「二胎」社會裡,整個環境對 女性的身份期待,所帶來的理所當然和無奈。

似乎,女性從來沒有選擇 做自我的權利,外界會把他們所謂 「正確的選擇」,強加到女性身上。

而她們唯一能做的, 只有順從;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其實,自打國家前幾年開放二胎政策後,無數的家庭都紛紛趕起了時髦,生了二胎。

而《我的姐姐》這部電影,是根據某網友的 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

原帖中,po主也是個女生,她的父母在她21歲的時候,生下了她的弟弟。

她也曾試圖反對,但無濟於事。

早幾年的時候,父母鬧離婚,把兩套房都過戶到了這個女兒的名下。

父母曾試圖建立起姐弟親情,但都被姐姐無情駁回;親戚朋友勸說姐姐把房產歸還一套,也同樣被拒絕。

後來po主的父母出了意外離世,留下了小自己21歲的弟弟。

親戚朋友都覺得,po主應該主動擔負起養弟弟的責任。

到這,是不是一切都跟電影很像?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女生並不願意去養這個幾乎沒有任何感情的弟弟。

後來po主主動聯繫了其他人,將弟弟送養。

最後,她將父母留給自己的兩套房子賣掉,嫁人生子,過上了 幸福生活

她很 慶幸自己沒有擔起養弟弟的責任,因為,如果選擇了弟弟,就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桃仔看完整個故事,只覺得唏噓。如果是小說,故事的確是個爽文。

但放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因為父母一時的「固執」,最終卻導致了兩個孩子的悲劇。

俗話說:

「未經他人苦, 莫勸他人善」

只能說,作為局外人的我們,真的很難去做出客觀的評價。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無論自家是個什麼情況,都會把二胎提上日程。

不知道他們是否想過,二胎家庭,首當其衝面臨的就是 父母的偏心

除了偏心問題,如果碰到像電影或帖子中這樣 年紀相差巨大的兩個孩子,就算父母沒有意外身亡,一胎也要面臨雙重壓力。

一方面是長大後要回饋父母,另一方面是 無形的加在身上的弟妹養育。

自己的人生和難以割捨的親情,這本就是一個世紀難題。

如果說 一胎是無辜的犧牲者,那麼這個與哥哥/姐姐相差十幾歲的二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 受害者

他們被帶到這個世上來的時候,也並不知道,自己需要承受來自哥哥/姐姐如此巨大的「惡意」。

要桃仔說,歸根結底,還是一些 父母的問題

他們不顧及大孩子的心理,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執意完成 自己「生二胎」的心愿,

結果到頭來卻還要把責任強加到大孩子的身上。

真希望某些父母能意識到,自私的從來都是他們,而不是孩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讓一胎為二胎無條件犧牲,這根本不是我們應該積極鼓吹的。

說到底, 親情的確是我們生而為人的軟肋,但絕不應該是拿來做道德綁架的「完美藉口」

毒雞湯害死人

點個 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eGNnXgBDlXMa8eqVR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