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先賢集丨「東方梵谷」——石魯(上)

2019-07-01     眉山東坡文化

石魯,原名馮亞衍,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1919年出生在仁壽縣文宮鎮松林灣。當時的馮家是個大家族,在當地富甲一方,而馮亞衍並不安於富貴,他心懷抗日報國之理想,毅然遠赴陝西投身革命。因崇拜清初大畫家石濤和現代革命家、文學家魯迅,故馮亞衍各取二人首字,更名為「石魯」。

石魯從小喜歡繪畫,15歲考入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圖畫系,系統學習傳統繪畫,臨習石濤、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鳥,摹寫揚州畫派及吳昌碩等人的繪畫作品,為後來的國畫創作打下了基礎。石魯投身革命後,也堅持繪畫,用畫筆宣傳革命思想。解放初,石魯被安排到陝西美協工作,先後擔任西北美協副主任、《西北畫報》社社長、西安美協副主席等職,與趙望雲一起團結西北一批畫家,為創建「長安畫派」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青年熱血向革命

1936年,石魯(後排右一)在成都與東方美專的同學合影。

石魯祖籍江西景德鎮,他的高祖遷至四川仁壽縣,通過販藥售棉成為巨商,成為該縣文宮鎮第一大糧戶,到了他曾祖父時,家勢達到鼎盛。石魯年少時,家庭氛圍極佳,他們家代代都出讀書人,建有藏書樓,收藏書籍十幾萬卷,幾乎相當於當時省圖書館的藏書量。在這樣濃郁的讀書氛圍中,石魯受到了很好的薰陶。但他從小較為頑皮,流露出反叛的天性,又具有一定的抗爭精神,也正是這股精氣神,決定了他後來的方向。

石魯小時候非常聰明,喜歡讀書,最喜歡繪畫,家中有位常來做雕刻繪畫的師傅,石魯常向這位師傅請教,從而受到了最初的繪畫啟蒙。他最終走上繪畫事業,則是受到他胞兄馮建吳的影響。馮建吳在上海的美術學校學習,系統地學習了傳統中國畫及書法等,年紀輕輕就有一定的聲譽,回到成都後創辦了東方美術專科學校。石魯15歲時就到東方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傳統繪畫及西洋繪畫的教育,他天資聰明,又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捨得吃苦。石魯在學習美術的同時,也在學習政治、歷史,慢慢地形成了自己宏大的格局,他也不止在思考繪畫事業,更在思考國家民族命運,盡力為挽救國家命運的理念在他心裡越來越強烈。

石魯19歲那年,毅然退學奔赴陝西抗日前線,後到了延安,這裡的生活條件艱苦,滿懷希望的石魯卻甘之如飴,他在閒下來的時間仍不住繪畫,畫什麼像什麼,很快名聲傳播開來。機緣巧合之下,他從事了革命宣傳工作。

在文工團里,石魯是團里的美工,為秧歌劇、話劇等畫布景,此時,他已經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創作氣質,有自己獨立的創作理念,且一直堅持著。有一次,石魯擔任了曹禺的三幕劇《北京人》的舞美設計,其中有一幕是要表現有錢主人公的家。石魯把整體的色調處理得很陰暗、沉重,一開始很多人反對,認為有錢人家都該是富麗堂皇的,那時的他卻敢于堅持自己的藝術見解,用陰暗沉重的色調反映封建家庭那種令人窒息的氣息,導演經過思考之後選用了石魯的做法,也贏得了觀眾的讚賞。

就這樣,懷揣著對革命的熱情,石魯發揮著自己的創造力,將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東西通過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為了革命,他什麼活兒都干,甚至還創作過木刻畫。

石魯木刻畫《說理》。

黃土高原畫精神

1955年7月,石魯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萬國博覽會,擔任中國館總設計師。

1945年,石魯離開文工團,調入邊區文化協會美術工作委員會,從此成為專業美術工作者。石魯是個有心人,在延安生活期間,生活非常艱苦,有一段時間蔬菜都很難吃到,他就在自己住的窯洞前面地上種番茄,說也奇怪,他種的番茄比別人都種得好,眾人都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原來,石魯明白剛開墾的土地,土壤非常貧瘠,缺乏養料根本種不好,於是學著家鄉農民的樣子,撿來野糞埋在番茄苗下面,番茄才能長得如此之好。閒暇時光,石魯總愛仔細觀察附近的山地,連山中模樣奇特的石頭都不放過,慢慢的延安的黃土地在他的眼裡有了不同的美感。那綿延的皺紋,起伏不斷的山脈,時刻綻放的陽剛之美,都在他腦海中反覆呈現,而這些也為他以後的藝術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養分。

1950年初,石魯任西北畫報社社長、西北美協副主任,他深入研究國畫藝術,團結了一批美術工作者開展各種畫種、各種風格的美術創作活動。在探究的過程中,石魯提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1955年到1956年,他到印度、埃及旅行寫生,試圖用國畫藝術表現了異域風光。回國後,他致力於中國畫創新的探索,第一次用繪畫技術展現了被人們稱為「窮山惡水」的黃土高原的樸實之美。

1959年,石魯反覆思考創作了《轉戰陝北》,奠定了他在美術界的地位。《轉戰陝北》這幅畫上沒有一棵樹,一株草,全是黃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著名美術史論家、美術評論家陳傳席點評《轉戰陝北》時說:「《轉戰陝北》的成功,關鍵在於石魯畫了別人從未畫過的題材,歷史上有人畫過北方的雄偉高山、長松巨石、飛泉流湍;也有人畫南方平緩山水、草木蔥蘢、雲興霞蔚;因此,畫南北方的山水都有現成的技法可供借鑑,但也很難突破。然而,歷史上從來沒有人畫黃土高原,石魯畫了,他畫得很費力氣,但他成功了。用今天一句流行的話說:他填補了畫史上的一個空白。」

石魯代表作《轉戰陝北》。

這一時期,陝西一批中青年美術工作者在石魯的帶動培育下,互相切磋,共同討論,創作了一大批具有鮮明民族風格、時代精神和西北地方特色的新國畫。1961年10月,石魯和這批畫家的作品在北京展出,後來到南方巡迴展覽,轟動一時,得到社會的公認和讚揚,被稱為「長安畫派」。作為「長安畫派」創始人之一,石魯代表作除了《轉戰陝北》外,還有《古長城外》《東方欲曉》《樹大成蔭》《家家都在花叢中》等,這些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在20世紀60年代美術界引起了巨大關注

RECOMMEND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東坡文化網 張玉

編輯:劉寅

審核:周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e-YRmwB8g2yegNDuj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