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有火,眼裡有光。」這或許是伍家智與熊贛清共通的內心獨白。他們目前還有一個共同的職業——司法社工,雖都一樣是半路出家,但在順德區社會建設「眾創共善」計劃的支持下,通過「政法+公益」的模式,不斷結合手頭上開展的社工項目開拓創新,共同為順德的司法進步奉獻青春與汗水,彰顯了順德的政法溫度。
緣起
「臨時父母」的責任擔當
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支持。通過社會力量尤其是專業的青少年司法社工機構開展調查評估、心理干預、人格甄別、行為矯正、社會觀護、技能培訓等工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能有效促進辦案專業化與幫教社會化的良性互動。
伍家智是順德區順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名資深社工,2012年3月至今,一直在順德從事著司法社工工作。他擅長個案輔導和團體輔導,特別是兒童、青少年服務,涉罪未成年人的幫扶等。
剛開始,伍家智作為「合適成年人」的身份參與未成年人刑事訴訟,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期間,他主要擔任「臨時父母」的角色,為未成年刑事犯罪嫌疑人提供幫助,並通過安撫當事人的情緒,促進其能與訊問人員有效溝通。
「合適成年人」的角色是伍家智開展司法社會工作的緣起,「記得在法院少審庭,16歲的傑仔(化名)在開庭前被告知『法院已通知你的父母,但他們沒能前來』的瞬間,他的眼裡充滿被遺棄的淒涼。這讓我感觸很深,我並不能真正替代他的父母,只能盡我所能地為他們送去溫暖和信心,並提供專業服務,幫助他們理性地完成訴訟,同時監督司法程序的公正。」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伍家智發揮自己心理諮詢師的優勢,參與了「京鄂IWill志願者聯合行動」。受訪者供圖
關鍵時刻的擔當,讓伍家智對司法社工這個崗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後來,他還參加了順德區檢察院針對「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開展的監督、考察等工作,也為檢察機關送往「領航關愛基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心理測評和輔導等服務,作為「人民陪審員」參與人民法院的陪審工作,協助司法機關開展社區矯正服務等。
賦能
「檢察官+社工」聯手幫扶
2014年、2018年、2019年三年間,結合相關服務經驗,在順德區社會建設「眾創共善」計劃的資金支持和順德區人民檢察院的業務支持下,伍家智與同事作為簽約的資深社工,持續推進著「『愛人生•信未來』青少年幫教成長計劃」項目。
這個項目的開展考驗耐心與細心,在檢察官的陪同下,伍家智與同事深入到看守所、領航關愛基地內,為被羈押的異地戶籍的涉罪未成年人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既有個人輔導也有團體輔導。
通過採用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的遊戲、繪畫、表演等環節,讓涉罪未成年人在循序漸進的課程與活動安排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體會父母的艱辛、感受親情的重要、懂得人生的責任與擔當,知曉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並積極地面對現狀、面對生活。
通過社區實踐活動,「愛人生 信未來——青少年幫扶計劃」項目讓更多服務對象樹立自信,懂得人生的責任與擔當。受訪者供圖
在服務過程中,已先後有6名涉罪未成年人在領航關愛基地和附條件不起訴項目中被順德區人民檢察院作不起訴決定,以無罪之身回歸社會,不留有案底,伍家智的專業能力更是得到區檢察院的肯定。
「檢察官+社工」一起聯手幫扶涉罪未成年人的的真實案例,還被拍攝成了微電影《重生日記》與《花季領航》,並獲得了廣東省法治暨禁毒微電影大賽一等獎和最具人氣獎、順德區2017年度公益慈善傳播獎等獎項。
「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而且成效顯著,在社工的努力下,服務對象有了很大的轉變,他們逐漸看到希望,放下包袱,重新樹立人生目標,為再次揚帆起航而做準備。讓我感觸很深的是,一位服務對象在就讀高二時告訴我,他將來會選擇社會工作專業,希望像我一樣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這讓我非常欣慰,這是社工『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無數範例中的其中一頁。」伍家智說,在疫情期間,他通過線上輔導方式持續開展項目,近期又為一名服務對象創造了「附條件不起訴」的機會。
至今為止,伍家智到看守所陪審未成年人的次數已超過100次,順德區作為「合適成年人」的陪審人數亦已超過500人。在失足未成年人人生的灰色階段,司法社會工作者通過與其建立專業關係、提供專業社工服務,讓他們感受社會溫暖的同時,通過糾正錯誤認知和矯正越軌行為,提升他們再社會化的能力,降低重蹈覆轍的幾率。
拓面
創新「訴導服務+糾紛調解」模式
當伍家智在為順德司法工作而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時,順德區慈正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資深社工熊贛清也在努力,他與同事們默默開展的「情暖司法——順德區法院群眾訴導品牌服務計劃」越來越為外界所關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進入轉型期,矛盾糾紛也大量出現,其中許多糾紛形成訴訟,順德法院被迫面對數量陡增的案件,年均受理訴訟案件已超6萬件,法官人均年審結案件則超360件。高效率審判工作溝通少,情緒疏導不足,「原告帶著情緒來立案、被告懷著怨氣被執行」,司法滿意度與獲得感並未隨著案結而得到提升。
在調解工作室內,熊贛清(左一)為訴導服務對象深入懇談,通過心理諮詢等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受訪者供圖
2018年,作為順德總工會勞資糾紛調解隊伍一員的熊贛清駐點法院後,與團隊一同謀劃,組織開展了「情暖司法-群眾訴導品牌服務計劃」項目,這項工作得到了順德區法院、順德區社會建設「眾創共善」計劃的大力支持。該項目目前已培育起一支20人的訴導志願者隊伍,開展法制宣傳工作及訴調對接工作,引導超10萬名群眾訴前有序立案、理性立案,緩解人案矛盾。
項目組員還發揮「社會工作師+心理諮詢師+糾紛調解志願者」一身多能品牌優勢,在順德區訴前和解中心和區法院立案大廳開展值班跟蹤服務。「我們通過加強團隊建設,將訴導服務與金牌調解員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目前我們搭建的金牌調解員工作室共有9名工作人員,其中7名不僅是專職調解員,更同時擁有心理諮詢師資質,通過專業的社會心理服務、連結資源,我們有效推動矛盾雙方在訴前或庭外得以友好和解,以此彰顯司法溫度。」熊贛清介紹。
發揮「社會工作師+心理諮詢師+糾紛調解志願者」一身多能品牌優勢,熊贛清帶領項目組成員在順德區訴前和解中心開展服務。歐陽少偉 攝
近兩年,熊贛清帶領項目組成員已完成個案工作120人(含1-2個歷時長,影響廣的鬧訪、纏訪個案),訴調對接、矛盾糾紛調解工作150人次,緩解或解決若干社會影響面廣,群眾反應強烈的纏訪、鬧訪事件。同時,針對婚姻、民事、刑事、民商等案件中矛盾糾紛雙方實際需要,通過開展60場次的「心援+」輔導活動,引導涉案人員理性管控情緒,理性面對矛盾、解決糾紛。
「情暖司法」項目是順德在創新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順德積極通過政府公益創投扶持矛盾糾紛化解的創新探索項目,包括由順德區一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的「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楓』帆計劃」,由佛山市松高勞動保障諮詢服務中心開展的「創新時代調解,促和諧順德」項目等,從不同領域、不同階段切入糾紛調解工作,創新服務,有效推動了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在當地、在萌芽狀態。
【撰文】歐陽少偉
【作者】 歐陽少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