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日常,因此,更要保證其安全性。近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警方在日常巡查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院落,這個院落圍牆很高,不斷有機器的聲音出來,附近居民說這裡是一家調味品廠......究竟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
警方:摧毀生產假冒調味品團伙
民警進入這家調味品廠後,發現沒有釀造車間,工人們都在忙著加工生產。
在現場,民警發現了,已經生產包裝好的華東牌醬油、醋、調料、香油等產品。別看調味品的種類不少,可是生產方法全都是勾兌!
除此之外,在加工廠內,民警發現了大量的商品商標以及加工設備。
從該產品的商標可以看到,產品原材料是大豆,但民警沒有發現任何的大豆等原材料,添加劑倒是隨處可見,同時還有大量的其他品牌的過期產品。
經查,該加工廠為華東調味品廠,生產的華東牌醬油、醋、調料、料酒,一直未按審批手續採用釀造工藝生產,為不合格偽劣產品。
民警以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罪將法人劉某抓獲。
添加劑+鹽+過期產品=醬油?
警方在現場扣留了已經生產包裝好,但是尚未售出的產品2800多箱,其中有醬油、醋、香油、料酒等,涉案金額300餘萬元。那麼,這些調味品是如何勾兌的?又銷往了哪裡呢?
這些就是警方在該加工廠查封的,已經生產包裝好的調味品,這些調味品,外觀包裝精美,商標都清晰地標註著,生產原材料,釀造工藝、保質期等信息。
看產品的外觀發現,產品標註生產配料以及流程都是釀造醬油,但是他的廠房不具備釀造條件、工藝,也沒找到糧食,通過與工作人員溝通,工作人員說所有的醬油、醋都是勾兌而成。醬油是通過鹽和焦糖色,再加一些添加劑勾兌而成。
這樣勾兌的醬油,與實際糧食釀造的醬油有什麼區別,消費者要如何區分?
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建華分局民警 邵開明:勾兌醬油外觀比較粗糙,這是人工做成的,而且醬油顏色是黑色的。正常的醬油顏色是黑紅的,而且晃動一下,沒有掛壁。
除了醬油為添加劑勾兌外,醋、料酒、香油均為勾兌,唯一不同的是勾兌的材料不同。
正常醋是由大麥或者糧食發酵而成,但是他沒有用糧食,直接用冰乙酸、焦糖色加一些水和鹽兌色兌成,都是添加劑。
除了大量使用自來水和添加劑勾兌外,為了保證口感,廠家還會添加一些獨特的秘方:到市場上低價購買過期產品,用過期產品與自己生產的產品進行勾兌調味。
經過檢驗中心檢測,39個品類都是不合格產品,一箱醬油的成本,包裝和箱子加原材料,成本在5、6元,非常低,但是可以賣到20、30元。
如何挑選一瓶好醬油?
01
看「胺基酸態氮」的指標
一般來說,「胺基酸態氮」含量越高,則醬油品質越高,鮮味也就會越濃。根據這個指標,醬油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
根據這個指標,醬油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
合格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不得低於0.4克/100毫升;
特級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能達到0.8克/100毫升之高。
因此,拿到醬油後,最先看醬油瓶身「配料表」中的「胺基酸態氮」的指標。儘量選擇「胺基酸態氮」含量高的。
02
看是「釀造」還是「配製」
按照國家標準規定,所有醬油產品都會在包裝上註明是釀造醬油還是配製醬油。這兩種醬油可是天差地別的:
釀造醬油:是用大豆加工副產品為原料經發酵製成,是傳統的生產方法,有國家標準(GB18186-2000)的嚴格規定。
配製醬油:有一種:是用「水解蛋白液」(即一種叫「胺基酸液」的)調製成。如果加工技術不好,水解蛋白過程中還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還有一種,是在混入一些釀造醬油原汁的基礎上調製而來。
所以,釀造醬油PK配製醬油,絕對是釀造醬油更好啊!
03
是「佐餐」還是「烹調」
按照醬油的國家標準——GB/TI8I86-2000《釀造醬油》中規定:成品醬油的標籤上,必須標註「佐餐醬油」或「烹飪醬油」。
佐餐醬油: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涼拌等。所以,它的衛生質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會危害健康。
烹調醬油:適合烹調菜肴(如做紅燒肉)加熱後再食用(等於消毒),故其衛生指標要求低一些。
兩相對比,佐餐醬油比烹調醬油更乾淨!用「佐餐」醬油烹調菜肴是可以的,而用「烹調」醬油直接涼拌或蘸食則不可取。
提醒:吃醬油一定要控制用
醬油味道鮮美,卻是鹽的「隱形大戶」。
一大匙(10mL)的醬油中大概含1.5~2 g鹽,而鹽的推薦量一天也就6g!
食鹽中大概鈉占 40% 左右,氯占 60% 左右。當過量的鈉存在在血液中,會導致大量的水滲透進血管,致使血管體積增大,從而直接導致血壓上升。
所以多放醬油就要少放鹽,控制鹽的總攝入量。
醬油是種神奇的調料,有了它,哪怕是一碗白米飯,也會變成一種美味。看完記得轉發提醒身邊的家人朋友們,買醬油的時候需要多加留心!
來源:央視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