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北地區最大水系、
天津的母親河——海河,
其幹流橫貫天津市區,奔流不息,
後從大沽口流入渤海,浩浩蕩蕩。
而天津轄內,海河之上,
一座又一座雄奇的跨海河大橋,
「一橋一景」——
全中國唯一的「天津之舟」;
世界獨一無二的「日月雙輝」;
「時空隧道」在海河之上飛架;
68片「花瓣」在海河上空綻放……
本文作者歷時五年拍攝,
「橋上的天津」,正乘風破浪!
撰文、攝影:甄琦
這些照片是從2015年開始創作拍攝的,早期是用單反爬樓或者地面拍攝,隨著技術手段的升級,無人機拍的畫面居多,更加豐富了拍攝角度的創意。
河北大街立交橋(北營門橋)
建造時間:2008年
環形鋼塔斜拉橋
位於天津市紅橋區河北大街與西青道交口,跨海河支流子牙河,海河遊船旅遊線路的最上游,主橋上有一座主塔,是 天津最高的斜拉橋主塔。
主塔遙望「天津之眼
永樂橋(原名慈海橋)
建造時間:2008年
摩天輪橋
永樂橋最為引人矚目的設計,還是聳立在橋上巨大的摩天輪。這個被稱為 「天津之眼」的巨大圓輪,直徑達到110米,高度相當於35層樓,堪與英國泰晤士河畔的「倫敦之眼」媲美。
永樂橋不僅造型獨特,且功能獨特,除通行車輛與行人,橋上還設置封閉的商業空間供遊人購物、休閒和等候登摩天輪。
此外,「天津之眼」區別於其它摩天輪的一點,在於其轎箱空間較大,遊客在其中既可坐而觀景,亦能起身隨意走動。
金鋼橋
建築時間:始建於1903年,1924年建新橋;
由於年代久遠,損壞嚴重。於1996年重建。
雙層鋼鐵拱橋
改建完成後的金鋼橋造型新穎、壯麗,猶如 一道飛跨海河兩岸的「彩虹」。新橋在通行功能上顯著提高,困擾這一帶的交通擁堵問題,明顯緩解。
獅子林橋
1954年初建,1974年重建
鋼筋混凝土橋
獅子林橋,中國公路橋樑建設上 最早採用預應力混凝土懸臂技術的一座橋樑。本著打造世界名河、構建一橋一景的原則,在充分考慮海河與周圍景觀、建設相協調的基礎上,保留了橋頭原有的四座石獅子;同時在橋欄、橋身、橋墩等不同部分新塑大小石獅子184個。
橋墩處採用獅子圖像的浮雕,當人們行船於河中觀賞橋身,便能看到各具形態的小獅子,有仰天咆哮的,有俯首休息的,有活潑可愛的,是名副其實的「獅子林」。
金湯橋
1730年初建,1906年改建
扭轉式開啟橋
橋名金湯是取「固若金湯」之意。是天津最早、也是目前國內僅存三跨平轉式開啟的鋼結構橋樑。
整修後的金湯橋成為步行橋,不可通過車輛。為增強其觀賞性和娛樂性,設計者們又在橋樑周邊及水面安裝噴泉和燈飾,用現代化手段賦予老橋新活力。
進步橋
建造時間:2008年
新型橋樑
進步橋連通海河西岸和平路商業區與海河東岸的奧式風貌區、意式風貌區。橋體按照 「見光不見燈」的原則設計,流線造型,遠遠望去,既像一條躍出水面的飛魚,又像一列飛馳而過的列車,栩栩如生。
北安橋
始建於1939年,1973年改建,2004年抬升改造
鋼筋混凝土橋
北安橋裝飾設計借鑑法國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橋頭雕塑採用了西洋古典式風格,其中包括寓意東、南、西、北四方平安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橋頭雕像,橋墩雕像是青銅壓紋的「盤龍」,橋欄柱基上為舞姿各異的四尊「樂女」雕像。
大沽橋
2005年11月通車
鋼鐵拱橋
大沽橋是由世界著名的橋樑設計大師鄧文中院士設計。其構思為 「日月雙輝」,故又被稱為「日月拱橋」。大拱面向東方,象徵初升的太陽;小拱面向西方象徵月亮,構成觀賞平台,行人至此可一覽海河美景。
「日月雙輝」巨型雙拱中的大拱拱圈弧長140米,向外傾斜18度;小拱拱圈弧長116米,向外傾斜22度,它們共由88根吊杆繫於橋的兩側,與橋外伸出的半圓觀景平台相對。據介紹,這種設計全稱為 「不對稱外飄式聯合梁系杆拱橋」,至今為止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解放橋
建於1927年
開啟式鋼橋
天津 解放橋又稱萬國橋,俗稱法國橋、法俄橋,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9國租界,故得此名。它是海河跨橋中僅剩的三座可開啟橋樑之一,連接著河北區世紀鐘廣場與和平區的解放北路,位於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
赤峰橋
建造時間:2008年
斜塔雙索麵「吊籃」斜拉橋
赤峰橋是天津海河橋樑史上偉大神氣的傑作,被稱為 「海河之舟」、「天津之舟」——全中國唯一的斜塔雙索麵彎斜拉橋,而斜塔的兩個附屬建築——塔頂球形建築和塔底的船形建築也成為其特色景觀。
保定橋
建造時間:2005年
塔式斜拉橋
保定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西岸橋頭「風帆」形主塔,寓意國際港口大都市—— 天津,正乘風破浪、日益繁榮。該橋在河內不設橋墩,而是靠斜拉索的拉力「拽起」橋面。
大光明橋
始建於1983年,改造於2007年
鋼筋混凝土橋
新的大光明橋以 「光明」為主題進行裝修,其中包括:在橋頭新建四個歐式橋頭堡,每個橋頭堡上分別安裝以日、月、星、辰為主題的雕塑,通過裝修將把大光明橋改造成一座精緻華美的歐式風格橋樑。
金阜橋
建造時間:2007年
三維網支撐結構橋樑
金阜橋,又名蚌埠橋。該橋採用輕型非對稱結構,兩側人行橋與主橋一同構成三維立體結構,遠遠望去猶如橫跨 海河的「時空隧道」。整個橋形輕盈通透,從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空間感。
直沽橋
建造時間:2006年
鋼鐵拱橋
直沽橋原名奉化橋,是天津首座中承式全鋼結構拱橋。整座橋共有68片「花瓣」,每片「花瓣」由兩個鋼製「三角形」組成,工程人員將它們戲稱為「鋼鍋蓋」。
由於設計獨特且技術含量高, 奉化橋的施工難度也堪稱「世界第一」。為了保證橋樑的景觀效果,奉化橋從拼裝到焊接,每一步都嚴格按照坐標點上的精確度來操作,任何一點誤差都會影響整體效果。
劉莊橋
始建1959年,1991年改造,2004年整修
塔式斜拉橋
劉莊橋原稱劉莊浮橋。每年冬天,都有一批海鷗從海上進入天津市區,來到河東區的小劉莊浮橋附近覓食。其實小劉莊的浮橋早已換成固定的大橋了,而人們仍習慣稱那一帶為劉莊浮橋。
光華橋
始建於1977年,2006年改造
現代橋樑
光華橋,原名四新橋。主跨梁像一艘 巨型「航母」橫臥在海河上,綿延不斷的底部裝飾與上部欄杆設計一氣呵成,具有超時代氣息。其中,欄杆設計最具代表性,每一根欄杆都像航母上使用的一支「矛」,現代感十足。
國泰橋
建於2007年,2012年通車。
鋼鐵拱橋
國泰橋,主橋上部鋼拱結構如一道美麗的彩虹,並用鋼索直拉橋身,全橋共計30根吊杆鋼絲索,整體風格簡潔大氣。橋兩端均設有觀光台, 遊人可搭乘橋樑兩側的電梯到達「彩虹」之上,一覽周圍的美景。
富民橋
建造時間:2008年
自錨式懸索橋
富民橋結構體系獨特,橋塔為高58米獨柱,主跨主纜錨於主梁的兩側,邊跨主纜錨於重力式錨碇,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體系。主跨主纜採用三維空間線形,在立面及平面皆為拋物線,邊跨主纜採用一組(兩根並排)纜索不加豎向吊索形式。該結構形式為國內首創。
海津大橋
建造時間:2003年
局部互通式立交橋
海津大橋位於天津市河東區與河西區交界處,三層局部互通式立交橋。
春意橋
建造時間:2013年
海河春意橋位於天鋼柳林地區城市副中心,地處快速路海津大橋與雪蓮南路吉兆橋之間,南北向溝通津塘路與大沽南路。
吉兆橋
2013年完工
天津吉兆橋位於中心城區中環線和外環線之間,連接東麗區和津南區,距離上游在建的春意橋1.7公里。
購買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雙十一限量」套餐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J98EHYB2uKmW_kONE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