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來啦,萬物收藏,冬季進補吃啥才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冬,是那個天寒地凍、冰肌徹骨的季節,也是那個天高氣爽、圍爐夜話的季節。圍牆上慵懶曬太陽的貓咪,心心念念的第一場雪,不想離開的溫暖被窩……嚴酷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柔軟的心。

立冬時節,應是慵懶而閒適,溫壺好酒,躲在被窩,看看書籍,做做冬日陽光下的白日夢!

萬物收藏,為四時打個結

《說文解字》中寫到:「冬,四時盡也。」冬的本義便是終結,先民結繩記事,一條繩子用完,人們在線的兩端都打上結,表示「終了」,這就是冬的形象。

「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自然界陰盛陽衰,萬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我們也應該休養生息。古人可是說了,要早睡晚起,太陽曬屁股再出門哦。

秋冬相交,進補好時節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穿著厚厚的冬衣,體態已看不出差別,冬季可以說是進補的最佳時機。這吃可是有講究,放下手中的冰淇淋,適時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才是正解。

/又一個餃子節到了 /

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這補冬的規矩便是吃水餃。餃子也叫「嬌耳」,弧形的輪廓,圓鼓鼓的肚子,正像一個有福相的耳朵。小時候每年立冬,都一邊被長輩拉著耳朵念叨「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一邊心裡露出一個吃貨的竊喜。

如今,依舊忘不了每次與家人一起包餃子的時光,厚實的麵糰,上下翻飛的餃皮,熱騰騰的蒸汽,以及大家的歡聲笑語。

/立冬的雞鴨魚肉不可少/

薑母鴨,插畫/魯嘉

立冬,還有著「北吃餃子南吃鴨」的說法。蘿蔔老鴨煲便是這天在南方經常現身的滋補佳品。醇厚香濃的滋味,溫暖身心,開胃健脾。

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等餐廳都是人滿為患。許多家自己也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抵抗寒冷。

/「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 /

別以為生吃蔥是北方人的專利,一到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講究吃生蔥。這樣不僅能抵抗南方冬季的濕寒,還能減少疾病的發生。「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蔥,味辛、辣,性溫,能發散讓人出汗,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但南京人的吃法,依然有著特有的精緻。綠白相間、剁碎的蔥末放在小碟子裡,香醋、香油是極好的搭檔,再拌到其他食物里,爽口卻不至於辛辣,溫潤身心,也算冬日美味哇。

又一個冬天的故事即將上演,這個冬天,你有什麼計劃嗎?

文丨林間小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HJqS24BMH2_cNUgiY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