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迎倒閉潮 樓市調控會放鬆嗎?

2019-10-31     胡景暉

據人民法院網消息,截止10月27日,宣告破產的房企已經增加到408家;根據克爾瑞地產研究發布的報告,9月份,有95家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124.48億元,環比上升45.3%,同比上升17.2%。前9個月調控加碼,各級政府調控政策出台415項,同時,國家對銀行違規涉貸進行嚴密監管,多家銀行被銀保監會開出高額罰單。

景暉智庫首席經濟學家胡景暉表示,很多房地產公司大規模借債,開發商有時候在承受百分之十幾的年化利率,主要原因就是在賭政策的寬鬆,房價上漲50%的情況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確實出現過,但是今天的融資、房產調控已經都是相當嚴格,開發商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所以錢不好借、房子賣不出去,只好申請倒閉。

每當房企銷售出現困難、資金鍊緊張,經濟增長開始出現下行時,就會有很多輿論、有很多專家學者、很多企業的意見領袖站出來,呼籲放鬆調控,一旦放鬆,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有關方面已經認識到過度依賴房地產發展經濟,最終會導致產業的空心化、人才流失、年輕人失去對社會發展的希望,所以國家不斷強調「房住不炒」的定位。

從2005年到2007年,事實上只有到2007年927新政第一次提出來,以家庭為單位,根據購房套數進行首付比例和利率的差別化對待,這是第一次真正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但由於2008年全球進入次貸危機,我們被迫採取了4萬億的產業刺激政策,導致之前的調控政策蕩然無存;2016年到2017年按揭貸款一定程度上放鬆,許多城市就出現了房價暴漲,房價的高漲讓市場和購房人產生焦慮和恐慌,甚至房地產泡沫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

目前來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房地產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地方財政問題,很多城市地方財政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來自於土地出讓,而很多已開發國家地方財政收入來源是房產稅或者叫土地稅,每年根據各個家庭名下所持有的房產的市場總價,根據一定的評估和比率,大概在0.5%~2%不等,即便不入住每年也要交這個固定的財產性稅收,造成美國買房容易養房難,沒有人大量囤積房產。

中國不同的是,房產交易環節稅收很高,增加了購房成本,在保有環節零稅收,在一個賣方市場的情況下稅費被全部轉嫁給了買方,增加購房人壓力。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步向買方市場轉變,房產稅可以打破原有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的怪圈,打破高地價推高房價的邏輯,對平抑房價、房租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從設計原理來看每個家庭第一套自住型房屋是可以免徵房產稅的,如果出租還可以進行一部分面積豁免,對持有一兩套房的老百姓並不是很沉重的負擔。

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在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模式創新、提振消費等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而不是回到房地產刺激經濟發展的老路上,各地可以吸引產業引入,可以進一步的吸引人才,不應該再以這個為藉口,放水房地產調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DCMI24BMH2_cNUgUa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