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180斤的她靠「洗澡」瘦到90斤,秘訣竟然是......
物
BBC:你口臭,是因為胃裡有這個東西…
泰國曾報道過一個新聞,21歲的兒子,長期無所事事,平時除了手機遊戲,其他一概不理。
而父親性情暴躁,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身上隨時都帶著槍。
家裡經營著一家便利店。一天,父親讓兒子去收銀台幫忙,但兒子坐下後,照舊掏出手機玩遊戲,他沉浸其中,有顧客來了,他都視而不見。
父親在一旁叫他,他也聽不見。父親大火:「你怎麼不去死……你這個垃圾!」孩子依舊充耳不聞。
父親走上前,掏出槍,子彈上膛拍到兒子面前: 「有本事你就殺了自己!」
剛轉過身,背後「砰」的一聲,孩子倒在收銀台上。 但父親竟還以為兒子在裝蒜,上來就給了他一巴掌。
直到把他掃落在地,他才意識到,兒子真的自殺了……
在家庭關係中,我們總以為,動手動腳才是暴力,但其實,語言暴力對親密關係的破壞,往往更長遠且致命。
不管是親子還是伴侶之間,好好說話,對很多人來說,難比登天。現在有多少人因為不能好好說話,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把我們搞的精疲力盡。
就事論事?
在我們家不存在的
我爺爺和奶奶的相處模式就是從來不會就事論事, 他們一開口就是先人身攻擊。奶奶比較強勢,一旦他們因為什麼事情起爭執,奶奶從來不給爺爺留面子,一開始先說爺爺這不行,那不好。
這樣下來,不管是誰對誰錯,最後的結局總是不盡人意。他們總是話還沒說清楚,情緒就上來了。這樣,長此以往,他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不好。他們總是吵架,對我們也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好好說話,就事論事,在我們家,不存在的。
所有夾雜人身攻擊的溝通
都是耍流氓
人在吵架的時候,聯想力會變得特別豐富,容易失控。一切不能就事論事,動不動就把事情上升到人身攻擊的溝通,都是耍流氓。
細節見人品
還是見暴力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說的就是,聰明人之間的溝通,從來都只講事實,不評論,不誅心。
但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同一件事情,如果是自己做了,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事出有因。這叫事件歸因。
如果是別人做了,我們卻首先會想,從這件事上,我可以看出這個人什麼品格。 這叫人格歸因。
你自己闖紅燈了,你會想:「我要遲到了!」
你看到別人闖紅燈,你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沒素質!」
習慣性寬以律己,嚴以待人。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溝通方式殺死了我們的親密關係。
用愛的語言去溝通
廣東某民政部門曾做過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該市近兩年來辦理離婚登記的三千多對夫妻中,結婚不滿五年的占了四成,其中最短的還不到一個月。
這些短命的婚姻,大多都還沒有機會證明彼此可以風雨同舟,就已經死在溝通這一關了。
天作之合都在暴力溝通里變成痴男怨女。
其實這世界上,本就沒有什麼絕配,在油鹽醬醋、雞毛蒜皮的生活中,沒有人能永遠活在浪漫,熱烈的親密關係中。
經營親密關係是需要學習的,尤其是溝通。而愛,就是溝通最好的語言。
世界知名的生命教練克里斯多夫·孟曾說: 「在親密關係中,沒有什麼問題是大到愛無法解決的。」
自私會讓我們放肆,但愛會讓我們在溝通中學會理性與克制。因為說到底,溝通並不是要爭一件事情的對錯,而是要守護兩個人一生一世的情。
願愛和技巧,讓我們的親密關係遠離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