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個「全國愛牙日」來了,關於牙齒的話題一直是媽媽們時刻關心的。
在大部分媽媽的認知中,一提到零食,就如臨大敵。因為零食會導致蛀牙,而愛吃零食又恰好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為了牙齒的健康,難道只能對零食說「不」嗎?
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談零食色變,做好這些功課,吃零食不傷牙完全有可能!
不傷牙的零食怎麼選?
零食作為加餐的存在,只要選的對,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會起到積極效果。那如何給孩子選擇好吃健康,對牙齒傷害更小甚至忽略不計的零食的呢?
1.少糖為第一原則
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零食都建議優先選擇低糖、低鹽、低脂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禁止食品生產商在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及飲料中添加游離糖,兒童游離糖攝入量降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下,甚至降至5% 以下。
建議禁止添加的游離糖包括:
添加到食物中的糖和其他甜味劑(包括所有糖漿、蜂蜜、果汁、濃縮果汁或甜味劑如糖精、安賽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甜葉菊)
果汁和濃縮果汁
因此,1~3歲最好禁糖(游離糖),3歲以後也要少糖。
而對於鈉的攝入,美國國家科學院建議:
1歲以內的嬰兒食品不要添加鹽
1~3歲兒童:1000毫克(≈2.5g鹽)
4至8歲兒童:1200毫克(≈3g鹽)
9至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1500毫克(≈3.75g鹽)
別忘了,這是一天鈉的總攝入量,並不是零食鈉的攝入。
少糖、少鹽、低脂能幫助孩子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還可以減輕齲齒、肥胖和挑食問題。
家長們在給孩子挑選零食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看成分表。如薯片、餅乾等膨化食品、含糖飲料、甜品等都不建議給孩子作為零食。
2.天然食物優先
富含維C的新鮮水果,如奇異果、橙子、哈密瓜等,是維護牙齦健康的重要營養。
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豌豆、芹菜、胡蘿蔔等,這些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帶走一部分牙齒上的食物殘渣,咀嚼的同時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內的酸鹼值。
3. 用富含蛋白質的零食替代碳水類零食
一方面蛋白質對牙齒的萌發、形成、發育、鈣化都有重要的作用,牛奶、奶酪、酸奶,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一方面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最終將轉化為糖,成為有害細菌喜愛的食物。
而美國的兒童口腔健康專家Ray J. Jurado博士建議,可以用含鈣高的食物對付會導致齲齒的細菌。在喝牛奶或吃奶酪的同時,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鈣、維生素D和磷酸鹽,能夠降低口腔內的酸性水平,Ph值得到平衡,減少齲齒的發生。
4.選擇正餐沒有包含或包含少的食物
正餐沒有涉及的食物,可以作為零食進行營養補充,如堅果、水果等。
5.選擇小包裝
小包裝的零食既幫助限制孩子的零食攝入量,又滿足了孩子的口欲。
6.避免容易粘牙的食物
除了太甜,太粘牙的食物會夾在孩子兩顆牙齒的縫隙中,也會導致孩子口腔中的酸鹼值不平衡,引發齲齒,如維生素軟糖。
牙科醫生的建議
1.牙科醫生推薦的零食清單
維C呵護牙齦健康
橙子、奇異果、草莓、彩椒、哈密瓜、草莓、木瓜、西紅柿等
有益牙齒健康的奶製品
牛奶、奶酪、酸奶等
帶走食物殘留的膳食纖維
芹菜、胡蘿蔔、豌豆、花菜等
加固牙釉質的植物種子
葵瓜子、南瓜子、核桃等堅果
2. 牙科醫生討厭的零食清單
蜜餞、太妃糖、軟糖(粘性的糖果,即使是維生素)等粘牙食物
焦糖、硬糖、蜂蜜等糖類
碳酸飲料
泡泡糖(非木糖醇型的)
葡萄乾
薯片
加糖的果汁飲料
冰淇淋等甜品
3. 選對零食還要巧吃
控制吃零食的量,一天不超過3次
零食與正餐之間最好間隔 1.5~2小時
降低進食含糖零食的頻次
在吃零食後漱口或刷牙
4. 0~12歲愛牙計劃表
第一顆乳牙:萌出就開始刷牙
1~3歲:每天睡前刷牙,每半年看一次牙醫
4~6歲:注意塗氟,及時做窩溝封閉,每3~6月看一次牙醫
7~12歲:每半年看一次牙醫,每年一次正畸醫生
撰文/ 盧愛林;編輯/ 雅雅;視覺/雅雅
《父母世界》Parents有償使用Gruner+Jahr AG & Co. KG的「Eltern」和Meredith Corporation的「Parents」雜誌提供的部分圖文資料。圖片合作:海洛創意、圖蟲、漢華易美(天津)、TPGOPEN、品圖、Veer圖庫等。
潔凈口腔,耀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