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小長假,出去浪不如回老家收莊稼,兒時這5種農活你做過哪些

2019-09-29     農俗俱樂部

馬上又是國慶小長假了,不知道大家準備好去哪裡浪了呢?

這樣的假期,說真的,交通很堵,各種旅遊區物價飛漲,關鍵是人還多。

舟車勞頓,到景區就是看人山人海,跟下餃子一樣,想想就很疲憊。

所以有不少人打算回到農村老家,能好好和家人聚聚,還能幫忙老人家們收收莊稼。

不過呢,對於在城市裡上班,長時間沒幹活的人來說,回農村這幾天可真的需要注意。

國慶節的話,氣溫還是不太低,但農村的早晚還是比較冷的,所以最好帶個外套什麼的。

此外就是,回農村難免要跟著做點農活,收收莊稼,這些活還是聽髒挺累的。

所以最好是穿些耐髒寬鬆的衣服,方便干農活。

不過國慶期間,農村主要有哪些農活呢?下面和大家分享五種我老家國慶期間需要乾的農活,看看你們那邊是不是也這樣呢?

註:其他地方的農村我不是很清楚,下文以我老家貴州為例,我們這邊一到國慶節,最主要的農活有下面這幾種。

一、收割水稻

因為我老家是一季稻,一般是端午節左右把秧苗插下去,國慶節的時候收。

但水稻的成熟其實和天氣變化有很大關係,比如說,如果到了中秋前後田裡還沒幹水的話,那水稻可能成熟就很晚。

而且記憶中有幾年,稻子成熟了,但秧田還是爛泥,就只能脫掉鞋子或者穿了雨鞋進去割。

這種時候只能要稻子種子,稻杆只能要很少一部分,因為要留出足夠高的距離,以防稻穗掉到爛泥中。

但正常的,水稻會在國慶節前後收割。

收割水稻這個活還是挺辛苦的,割的時候長時間彎曲,腰會很痛,打的時候,如果有機器還好,要是人力的話,正個手臂都會很痛。

當然,稻穗上的一些東西、灰塵什麼的,一旦飛到皮膚上還是挺髒的,而且一些細小的雜質還會讓人皮膚不舒服,所以回老家打稻子,還是要儘量穿長袖,不然手臂肯定會紅紅的,還有點癢。

二、掰包穀

包穀就是大家熟悉的玉米,中秋節也是收玉米的重要時節。

其實包穀的話,可以收早一點,只要包穀外殼變成金黃色,已經很乾了,那就可以收了。

有的人家也會收晚一些,比如等包穀杆都全部枯黃了再收,這時候收回來的包穀就不需要怎麼晾了,因為在地里就很乾了。

不過收太晚的包穀,一旦遇到下雨或者大風,就很有可能倒在地上腐爛,導致包穀顆粒質量不好。

所以國慶前後收還是比較適合的,這時候的包穀不算太嫩,也不算太干,搬回去放在竹籬笆上就好了。

不過搬包穀要注意的是,包穀的葉子挺鋒利,一不小心就會割到手臂,許久沒幹農活的朋友還是要多注意的。

三、砍包穀草

農村的包穀草和稻草幾乎是家裡牲畜過冬的口糧,所以在把人要吃的種子收回來後,人們還會將草打成捆收回家。

稻草的話相對容易一些,因為占地不算多。

但包穀草的話,因為砍的時候是比較嫩的,水分很足,要拉回家是很重的,所以需要堆在地里。

我老家對於堆包穀草很有講究,要防止包穀草堆的穩定性,不容易被大風吹到,還要注意雨水,防止下雨的時候,包穀草會被腐爛。

這個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技巧,這裡不多說。

砍包穀草還是需要注意的,千萬別穿短袖,因為這時候的包穀草上面有洋辣子或者一些毛毛蟲,所以大家最好是穿長袖,戴好帽子,別被蜇到了。

四、挖紅薯

不知道大家老家有沒有種紅薯(我老家叫山藥)的習慣,一般都是春天種下,夏季的時候可以刨一些出來吃,但藤蔓還是留著的,它還會結紅薯。

但一到國慶晚秋這個季節,家家戶戶都會扛著鋤頭背著背簍去地里,把藤蔓割回去喂豬,紅薯直接挖出來背回家,留著冬天的時候當小零食吃。

挖紅薯不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因為大多人家種的不多。

五、收辣椒

辣椒和紅薯一樣,在我老家幾乎都是一個季節種下,之後的季節都是邊吃邊長,人們不會連根拔起。

但是到了國慶前後,人們就會把辣椒連杆拔掉,把辣椒摘回家放在平房頂上曬乾準備儲存起來,作為冬天的口糧。

一些人家也不收辣椒的,就把辣椒摘完,辣椒杆是不管的,這種人家大多是不打算冬季種東西的,所以不需要騰出地來。

但對於需要種冬小麥和菜籽的人家來說,這時候就要把地里打掃乾淨,為之後耕地做好準備。

其他地方不是很清楚,我老家的話,大體上就是這5種農活是需要國慶這段時間收的。

那麼大家此外還想到了哪些不一樣的需要國慶這段時間收的莊稼呢,歡迎留言補充!

最後,祝大家國慶小長假節日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wnFf20BMH2_cNUgCE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