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
最近一直都在做政策類解讀以及乾貨的內容分享,看了太多政策內容,那麼廣州未來城市更新的發展如何?怎麼定位?位列一線城市的廣州會掉下排名嗎?我們可以從大灣區的背景下,去了解未來廣州的發展規劃。
廣州未來的城市定位
「活力全球城市」則是近年的新提法。全球城市必然是「世界級一線城市」,廣州在世界城市中的排名由1999年的107位上升到2016年的40位,應該說速度飛快,差不多平均每年上升4位。即使按這個速度的一半上升,到2035年可能會接近前10位。當然,越靠近前10位,上升速度會放慢,這也與廣州在各方面的不斷加碼努力分不開。如果說,「全球城市」是目標,保持「活力」就是上升的動力。
支撐廣州「全球城市」定位的分支定位包括「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等。如果這些分支定位都實現了,那麼「全球城市」的目標定位也將會實現。這其中,一些路徑式定位是實現上述總體定位和分支定位的路線圖,這主要有多層次的區域協同發展,大約有七個層次:與港澳全面深度合作;廣佛同城;廣清一體;廣佛肇清雲韶經濟圈發展布局;與深圳、東莞的科技創新合作;與環珠江口重點地區的協作;高鐵經濟帶與西江-珠江經濟帶的拓展。這些分支定位和發展路徑又由航空、航運、科技創新三大國際戰略樞紐來引領。
灣區整體規劃
灣區:
從地理概念上看,灣區是由一個海灣戒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
灣區經濟:
作為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是當今國際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是世界一流濱海城市的顯著標誌。國際一流灣區如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以開放性、創新性、宜居性和國際化為其最重要特徵,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發揮著引領創新、聚集輻射的核心功能,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戰略定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更好發揮港澳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對接,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交通物流樞紐和國際文化交往中心。
大灣區背景下:
廣州的城市更新工作已經常態化。近年來,眾多因素共同促成一些大型高端項目落戶廣州,城市更新部門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政策,力爭在廣州形成「築巢引鳳」的政策優勢
「城市更新應當引導產業高端化、低碳化、集群化、國際化發展,支持金融、科技、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文化體育等現代服務業,推動製造業高端化發展,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總部經濟發展環境,以總部經濟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廣州城市更新的大方向是:城市更新要有利於產業集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廣州的城市更新工作不再是簡單的推倒重建,而是要在舊與新中尋求一種平衡,既關注經濟發展也關注文化延續,即激發城市創新活力又實現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一個跨越過去、現在、未來可持續性發展的廣州城市更新框架已經愈漸清晰。
城市更新邁入4.0階段:不只是「拆房子、建房子」
城市更新4.0已經開始紮根於中國的城市之中,並將持續引導其未來發展,政府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新一輪的更新浪潮中。這不僅是為了應對複雜的城市化問題,也是提高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宜居性和經濟競爭力,從而促進城市的繁榮發展
新形勢、新政策利好企業
在原來政策收緊的情況下,從策劃到審批、再到實施,正常情況下要有五六年的時間成本,有的甚至長達10年。如今在廣州頒布城市更新最新政策以後,審批等流程從8個環節轉換成5個環節,因此,新形勢和新政策對企業來講都是利好的。
城市更新要形成特色
城市更新工作一定要在改造後形成特色,既要關注重建翻新後物質形態方面的改善,更應注重改造後區域在城市功能中的重新定位,通過功能定位重塑,打造一系列具有特色和創新性的跨界業態,滿足目標人群新需求,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平衡政府、社會消費者、開發商等多方面利益。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覺得好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城市三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