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樓:正定古建築與正定城

2019-10-11     國家人文歷史

文|王子奇

正定開元寺的須彌塔和鐘樓,鐘樓是一座兩層的樓閣,其現存的下層可能是晚唐遺構,須彌塔是在舊塔坍塌後於清

正定人常這樣說起自己的家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樓」,這講的就是正定城內重要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不少還保存到了今天,成為正定人的驕傲,更有學者把正定稱作「中國古建築博物館」。正定之所以能夠保存下這麼多重要的古建築,首先和歷史上正定城重要的地位是分不開的。

正定地處冀中平原、河北省中部,西望太行山,南鄰滹沱河,北距首都北京258千米,南側與省會石家莊相毗鄰。自從唐代正定城穩定在今址以後,依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地位,迅速成為華北平原北部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自唐宋以降歷為恆州、成德軍、鎮州、真定府(路)等行政性州府治所,在近代以前的千餘年裡一直是河北中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從唐代初年到明清曾兩次較大規模地展拓城垣,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正定城在區域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正因如此,城內遺留下了眾多具有很高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的古代建築。截至目前,在正定城區共集中有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隆興寺、開元寺、廣惠寺華塔、臨濟寺澄靈塔、天寧寺凌霄塔、縣文廟大成殿、府文廟、唐代風動碑、正定古城牆,密度之高令人驚嘆。

其中最出名的,要數坐落在城內東部的隆興寺。北方有四大勝跡,不少鄉間老少都曉得一句俗語「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其中,「滄州獅子」是河北滄州城內的五代時鑄造的鐵獅子,「應州塔」是山西應縣城內的遼代巨構佛宮寺釋伽木塔,「趙州橋」是家喻戶曉的隋代匠人李春營建的河北趙縣安濟橋,而「正定菩薩」所指的就是正定隆興寺大悲閣內所供的一尊銅鑄千手觀音像,像高達21.3米。隆興寺始建於隋,原名龍藏寺,它所以有名不僅因為這尊菩薩像,更在於保存了諸多古建築,寺中天王殿、摩尼殿、轉輪藏殿、慈氏閣就都是宋代建築。一個寺內集中如此多的宋代木構,在國內也是少有的。因而隆興寺不僅成為古建築研究的重要對象,也是今天了解宋代佛寺布局最重要的案例。

摩尼殿是寺中現存最大、最重要的建築,它有著十字形的平面,重檐歇山樣式的屋頂以外,每面都還向前突出一座抱廈,這使得屋頂樣式錯落有致又極富韻律。如此的建築和屋頂形式在宋畫中多見,但遺留下來的宋遼金建築實物則只有摩尼殿一處了。檐下的斗栱碩大而雄壯,批竹昂和斜栱的使用都令人感到生氣與瀟洒。梁思成先生稱讚她「藝臻極品」,絕非虛言。

正定城內現存年代與隆興寺宋代建築相當甚至更早的木構還有縣文廟大殿和開元寺鐘樓。在1933年梁思成調查正定之前,縣文廟大殿並不為學術界所知,正是梁先生的報道和研究發現了她的重要價值。大殿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根據檐下雄大的斗栱和其他做法,一般認為她建於五代或宋初,是國內現存年代最早的文廟大成殿。開元寺是正定城內另一處重要的寺院,東魏興和二年(540)創建,寺內最重要的建築是並峙的鐘樓和磚塔,這樣的格局仍反映著早期佛寺布局的特點,是國內僅存的孤例。鐘樓是一座兩層的樓閣,一般認為其現存的下層尚可能是晚唐的遺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mnXuG0BMH2_cNUgJJ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