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茶知識:勐海勐宋古茶山詳解

2019-10-09     古樹茶知識

茶區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景洪市南部大勐龍鎮。

勐宋古茶山簡介:位於景洪市南部之勐宋屬於大勐龍鎮。東與布朗山接壤,南與緬甸交界。勐宋是傣語地名,意為高山間的平壩。勐龍鎮距離景洪市區50公里,西接勐海縣布朗山鄉,東/南面與緬甸接壤,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數民族。勐宋古茶山區主要居住著哈尼族。據當地哈尼族「寨老」說,他們的先民是從勐海南糯山遷徙來的,最早的已有15代。勐宋村委會距離大勐龍鎮上約三十公里,現在為砂石路面,2010年四月可通水泥路。

勐宋鄉是勐海縣的重點產茶區,不僅古茶園多,新茶園也有近3萬畝,走進勐宋無論看哪座山、哪條梁都有茶園。上個世紀70年代,勐宋鄉便是雲南省茶科所良種茶葉和新式茶園重點推廣區、示範區。三十多年過去了,勐宋鄉7個村委會,143個自然村都有新式高產茶園。

勐宋古茶山區域:勐宋、曼傘、邦飄3個村委會均有古茶樹古茶園資源分布。均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帶,海拔在1500至l80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達70%,土壤以紅壤為主,表土肥沃,氣候溫和,降雨適中、光照適宜,適宜茶樹的繁育生長。經過普查,共有古茶園共5170畝,年產干毛茶150噸左右。歷史上由於古茶山地處瀾滄江以南,交通不便,雖有部分茶商馬幫來收茶馱茶,但茶葉知名度不高, 勐宋茶葉品質優良,清代民國時期就已是普洱茶的原料產地。民國時期經常有茶商馬幫到勐宋收購茶葉。

茶區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為早期布朗族所栽種。野生茶品種中,當地布朗族區分為「苦茶」與「甜茶 」,苦茶苦而不化難入喉,一般茶農所採摘制茶的為甜茶類。大葉種野生茶特色:水柔香甜,上顎與舌面後段有特殊氣味,舌面根部苦為味明顯、難化。近年因易武茶價高,坊間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銷售。

勐宋11個寨子均有古茶園,古茶園相互交織、連片,總面積5千多畝,古茶樹大部分基部圍粗50.185厘米之間,主幹胸圍30—95厘米,樹高在2—6米,樹冠直徑在1.5-6.5米,年產干毛茶在100噸以上。

勐宋因長期交通不便,因此多樣的生物資源得以長期保存。茶葉也是這裡老百姓的經濟來源。在村委會周圍有6個村寨,全部為愛尼族(哈尼)。每家都有大樹茶。勐宋還保持著比較完善的民族風俗,具有民族特色。每年還過自己特有節日「嘎湯帕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lWJrm0BMH2_cNUgwu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