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寅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到了元祐八年(1093)新春,汴京城裡迎來一片喜慶。自高太后聽政以來,七八年間秉持仁宗之志,終於有了點成效。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又剛過了一個大豐年,凋敝的民生漸漸恢復生氣。元豐年間,神宗欲恢復北郊的祀典,但未能實現。這會兒舊事重提,蘇軾與諸大臣們熱議一番,最後勝出了,祀典依他的構想進行。本來是熱熱鬧鬧的好時光,然而小人們暗流涌動,終於又捲土重來了。
三月,御史董敦逸、黃慶基連續攻擊蘇軾,扣個帽子叫「川黨復盛」,指責他羅織黨羽。還有杭州「法外刺配」當地惡霸,潁州「妄動」官錢救濟災民,寫詩所謂「指斥先朝」等等,反正就是無中生有加陳詞濫調。黃慶基嘴巴狠毒,說什麼「蘇軾天資兇險,不顧義理,言偽而辯,行僻而堅……」一連罵了兩個多月,上了七個這樣的彈章。五月,呂大防和蘇轍先後面奏高太后,為蘇軾評理。最後,朝廷決定將董敦逸和黃慶基趕出京城,御史中丞李之純認為這二人誣陷忠良,再給加了一等罪。
蘇軾很是煩悶,這樣的事他見得太多,也為此遭過太多罪了。雖然風波已過,但他即刻上章,乞求外放越州。就在這坐不得穩,求不得去的時候,八月初一,四十六歲的王閏之病逝了。
「佳氣鬱蔥來繡戶,當年江上生奇女。一盞壽觴誰與舉?三個明珠,膝上王文度……」這是兩年前閏之夫人生日時,蘇軾為她作下的詩。奇女,便是閏之。三個明珠,指蘇邁、蘇迨與蘇過,形容他們如晉代王文度那樣,在母親膝上撒嬌。有人說閏之夫人愚鈍,不解詩文,然而這絲毫不妨礙她成為一名偉大的妻子與母親。烏台詩案之後,她一悔十幾年,暗中偷偷地下功夫,與朝雲非但沒有嫉妒,更是情同姐妹一般。去年中秋,望著天上明月,她信口拈詩,讓丈夫大為驚喜。困境時,她勤儉持家,獨力支撐著丈夫的生活;富貴時,她處之泰然,完全沒有驕奢的情態。蘇軾親撰祭文:「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於天。」
思鄉、喪妻,這份悲涼難以言述。而就在這樣的時刻,另一個打擊如閃電般襲來。九月初三,距閏之逝世僅32天,高太后去世了,享年62歲。
高太后是被氣死的,這氣也源於一幫小人。當年神宗病危時,外界風傳高太后將立自己另一個兒子岐王趙顥為嗣,而太后公正地說:「神宗自有子,子繼父業,份所當然!」隨後立了哲宗。其實岐王趙顥遠比哲宗更有皇帝風範,若真立了他,或可承繼高太后的元祐之治。然而高太后心仁,根本下不了手。
此時的流言傳播者,為首的便是章惇,四處風傳「哲宗已成人,為何還不親政,莫非太后有意廢帝。」果真要廢帝,何須等到此時呢?高太后受了大刺激,終於病倒了。病初,她單獨召見右相范純仁,望這范仲淹的兒子,能盡心輔佐哲宗走上正道,並為她向天下見證自己之於國家的一片苦心。范純仁應聲,淚涕俱下。八月中,病情加重,五位大臣與哲宗立於太后床前。高太后問:「公等試言:九年間曾施私恩與高氏否?」太后聽政九年,高氏家族未獲絲毫利益,內親外戚,其境況未進一步。太后再言:「固然,只為至公,一兒一女病且死,皆不得見。」說著,她哭了起來,又定定神,凝視哲宗道:「老身歿後,必多有調戲官家者,宜勿輕信。」再對大臣說:「公等亦宜及早求退,令官家別用一番人。」
高太后心裡是明白的,哲宗不喜歡她,更不會繼承她的意志。她勸大臣們「求退」,也是望哲宗放他們一條活路。畢竟是位女性,她仁慈有加,決斷不足,只得祈望哲宗能夠覺悟,莫聽小人讒言。九月初二,最後的時刻,高太后對三位大臣及哲宗說:「粗究心力,區區之心,只欲不墜先烈,措世太平,不知官家知否?相公及天下知否?」而後,氣息漸微。
哲宗表情很難看,不知他心裡在想什麼。他大喝:「大防等出!」呂大防、范純仁等即刻被趕出去,面面相覷道:「吾等不知死所矣。」
至於蘇軾,高太后在病時,早已有了安排:罷禮部尚書任,以兩學士充河北西路安撫使兼馬步兵總都管,出知定州軍州事。對這位愛卿,高太后再了解不過了,這也是她能為保全蘇軾所做的最後努力。然而所有的一切,最終都毀在大惡人章惇手裡。
失去了最愛的親人,也失去了最大的守護神,蘇軾周圍的一切急轉直下。他的仕途之路也就此逆轉,在人生的晚年,踏上了茫茫嶺外原。
作者簡介:
劉寅,現為眉山市作協會員,眉山日報社編輯,有多篇新聞、散文、紀實文學作品獲四川新聞獎、副刊類一等獎、眉山市東坡文藝獎等。《探秘蘇東坡》為作者首部紀傳體小說。
《探秘蘇東坡》
該書從印象東坡、學子東坡、情感東坡、官員東坡、行走東坡、美食東坡和神秘東坡七個角度,探索蘇東坡的生命軌跡的真善美的本質和精神。
購書請留言!
坤維上腴 岷峨奧區——眉山: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行攝眉山 | 從這個視角看眉山,實在太美了!
蔣藍:張獻忠身世及形象演變史
蘇東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還是一個「情」
人物 | 李俊賢:眉山走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秘眉山碼頭•岷江篇| 從岷江說開去
探秘眉山碼頭•岷江篇| 眉山老城的碼頭記憶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END
來源:東坡文化網記者 劉寅
編輯:熊莉
審核: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