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不知終點的長途跋涉,既有生機盎然的草原,也有泥濘不堪的沼澤。走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自然而然誰都可以是意氣風發的。但在面對低谷困境時候的態度,才是檢驗優勝劣汰生存法則的唯一標準。而有些時候,讓我們陷入絕望的並不是困境本身,而是自己在困境中失去了基本的自我認知,從而將自身劣勢無限放大,還未開始便已是丟盔棄甲,棄戰而逃。
而忍耐是人生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功夫,也可以說,很多時候,在同等的條件下,不是比誰的智慧高低,而是看誰的忍耐力強。
孔子的「克己復禮」是忍耐,他的思想至今在全球各個角落都在散發著璀璨的光芒,成為許多國家提倡的奉行之本。劉邦在取得基本性勝利之後的「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是忍耐,終於成就一代光武帝業。項羽少了一份「捲土重來」的忍耐,最終卻是霸王別姬,飲恨烏江。韓信甘願受胯下之辱是忍耐,終於成就一番千秋偉業。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忍耐,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劉備巧借聞雷來掩飾韜光養晦,日後才有三足鼎立之局面。
歷史已經用它深厚的積澱印證了一個真理:只有那些堅持忍耐的人才能笑到最後,才有資格成為偉大的勝利者。我們為什麼需要忍耐呢?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需要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共事。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事,我們必須學會忍耐與寬容,否則很難在群體中生存與發展。
善於忍耐的人,把挫折當作經驗,臥薪嘗膽,韜光養晦,積蓄能量,無怨無悔,以苦為樂,等待時機再成正果。
不善於忍耐的人,遇事情不順時,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倒是痛快,也許失去的是永遠的機會。忍字頭上一把刀,忍耐會有痛苦;忍字下面一顆心,忍耐會受煎熬;忍耐就好似手刃自己的心,需要時間等待傷口慢慢癒合;忍得頭上烏雲散,撥開雲霧見陽光。
無論我們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應該保持一顆忍耐的心,要學會收斂鋒芒,伺機而動。在本書中,你將看到忍耐力是如何去影響一個人、如何去塑造一個人、如何讓一個人從低谷走向巔峰的。書中所講述的每一個與忍耐力有關的故事,都有高效的理論和方法支持。從這些理論和方法中,你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力量,從而獲得牛人的忍耐力。
當然,忍耐並不是逆來順受,屈服於命運。生活的艱辛在人們的心中埋下了太多的隱痛,忍耐卻可使人相信,風雨過後必見彩虹。忍耐,不是消極頹廢,我們在沉默中積累力量,等待迸發的那一刻。而不經痛苦的忍耐,怎能有珍珠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