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市、雲賣房、雲逛店......疫情之下,各類線上直播收穫了大量注意力,而從馬斯諾需求理論出發,作為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一定首先需要被滿足,所以「直播帶貨」自然是最火的一個賽道。2月27日,第一財經討論了《疫情之下,電商直播帶貨的機遇》,很多觀點,啟發我們重新審視這個新領域的新動向。
1、傳統電商「雲櫃姐」強勢崛起
與之前以李佳琦、薇婭等頭部網紅主播帶貨不同,疫情期間湧現了大批一線導購員做起了直播,號稱「雲櫃姐」,而且有些竟然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在前面的音頻節目中,蘇寧易購品牌部門表示,蘇寧在疫情期間重點發力「超店播計劃」,也就是把以往各個門店的櫃檯櫃姐、促銷員等變身成為線上主播,幫助去不了線下門店的消費者「雲逛店」,為消費者介紹產品的功能、實景體驗展示,並且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24期免息付款的金融服務。
我們注意到,蘇寧2月21日在全國範圍做了一場直播大促,3000多位櫃員、促銷員變身主播直播帶貨,一天累計觀看人數超1.3億。可以發現,蘇寧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打法實現了人、貨、場的三重互聯,是對之前布局直播帶貨的一次強化。處在風口的直播帶貨,未來很可能成為具有全渠道優勢的蘇寧全場景零售的增長引擎。
從行業研究的角度,這次出現的傳統零售線上直播不僅是簡單的直播,背後還有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在支撐。以手機為例,一季度有諸多新機發布,單價相較過去都有所提高,就連一直追求性價比的小米,在米10系列頂配的定價也達到了6K。而12期、24期免息付款的配套金融服務,無疑是對消費者一種莫大的刺激。線上消費可以得到和線下一致,甚至更好的體驗。
2、突發的剛需&可靠的櫃員直播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行業的從業者猝不及防,當「停課不停學」通知發出,習慣了教室教學的老師和學生們被動變成了十八線主播和觀眾,而此時又發現家裡電腦配置跟不上直播要求、家裡印表機也需要採購,手機也要更新換代了……老師、家長們急得團團轉,怎麼辦?
這時可以看到,平時在商場裡的櫃員出現在了網絡上,依然熱情、細緻地導購適合你的產品,告訴你買這個、不買那個。比起原本只是衝著明星的人氣、對專業與否和產品本身並不太在意的網紅直播來說,疫情之下的「櫃員直播」就顯得有保障很多,他們用這樣一種互動方式告訴消費者:產品是可靠的。這種人、貨、場合一的互動,讓剛需用戶嘗到了甜頭。
勞幗齡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教授認為,過去某些言論批評虛擬經濟,甚至前幾年還有人說電商村衝擊了傳統的線下商場,那這一次在特殊情況下,線下幾乎是停擺了,把全民都趕到了線上的時候,網際網路經濟也無意中面臨了一場大考,而從數據看,網際網路電商真的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3、巨頭入局漸深,李佳琦們受到挑戰
講到生活的需求,生鮮電商也在這次疫情中解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還有健身行業,場館不開,很多人就在家裡跟著直播和教練鍛鍊;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網絡課程,緩解了人們的學習焦慮。
網際網路把人的消費習慣帶快了。李佳琦的直播讓人成癮,而這種癮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看不到他,這也是李佳琦一天不敢停播休息的原因。各式各樣的直播會不斷分散人們的注意力,一旦有新刺激就會立刻轉移。網絡直播在疫情的背景下快速進入到一個爆發期,如蘇寧這樣的傳統電商巨頭入局漸深,憑藉規模效益,一喊就是3000多位「櫃姐」發起直播,幾億人觀看。「李佳琦們」的直播帶貨面臨挑戰,主播和直播平台或許也很快將面臨一次洗牌。
勞幗齡教授表示,人們的消費模式、消費習慣捆綁著商家,在這種特定形勢下正在發生改變,這個改變是一種協同,在協同的過程中,是對整個產業能力和生態連接的壓力測試。
直播帶貨,一場大戰帶出來一次大考,這一單點的突破,或許也預示著整個網際網路經濟正不斷從「危」中產生「機」,有可能是一個新的經濟起爆點。
作者:王俊稷
編輯:李昂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不推薦買賣,不對個人收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