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公布了新認定的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我省淮北市濉溪縣濉溪鎮等5個鄉鎮,合肥市廬江縣石頭鎮笏山村等50個村入圍。其中,蒙城縣小辛集鄉李大塘村上榜。
具體名單如下
(亳州市)
示範村:
亳州市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
亳州市譙城區十八里鎮蔣李村
亳州市蒙城縣小辛集鄉李大塘村
李大塘村位於蒙城縣小辛集鄉南部一公里處,距離縣城僅11公里,南鄰阜蚌高速公路,西鄰利辛縣,東至勝利溝,區位優越。村域範圍4.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00畝,林地面積1426畝,森林覆蓋率達25%,轄14個自然莊,總人口4017人。民風淳樸,物產富饒,該村是省級美好鄉村示範村、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
美好鄉村建設以來,整潔的道路,寬敞的樓房,處處都能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感受到方便、舒適。
環境優美的農耕園是李大塘村的一個特色和亮點,清幽靜謐,宛如一個世外桃源。
菜畦碧綠,雞犬相聞,是農耕的博物館,也是李大塘村民的休閒樂園,人們在茶餘飯後來到這裡聊一聊家常,走一走,坐一坐,此時,農耕園裡充滿了歡聲笑語,老人、孩子,其樂融融,幸福溫馨。
農耕園裡半個世紀前的農具撒布其間。
鄉村面貌的改變,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村裡人的生活習慣,垃圾不再亂扔了,污水不再亂倒了,房前屋後種上了花草,牆上也繪上宣傳畫。
村裡人甚至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走在田間村頭,這裡處處是風景,處處展現出的是文明生態新農村的美好生活景象。
蒙城縣小辛集鄉李大塘村作為美好鄉村示範點選取以李寨為中心,堅持「升級改造為主,鄉村特色不變,真正引領示範」的原則,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開展村莊整治,發展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村,唱響美好鄉村建設的旋律。
一、堅持凸顯特色,共建美好家園
在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凸顯特色,尊重群眾意願,發揮群眾作用。房子要求採用紅瓦、灰檐、白牆的房屋,美觀大方,宛如江南文化風情建築。其次,在門前的空地利用圈上,種植蔬菜。再次,村內樹木種植方面,保留了村內年久的樹木,種植了大葉女貞、垂柳、紅葉石楠、金桂、白玉蘭等。
二、保留原屋原木,彰顯鄉村特色
李大塘村採取因勢造型,因形設景,不但保存村裡原有的古樹名木,甚至把村民以前居住過的破舊老屋和曾經使用過的犁、耙、石磙、石磨等生產、生活工具也保留了下來,這些最原始的農村生產工具作為一種回憶,同時也對後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同時,農耕園裡也保留了體現不同的時代幾處建築:建國初期的土坯房,七八十年代磚瓦房,居住環境的改變充分體現了村民們生活條件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維持村容整潔,改善鄉風文明
村規民約規定村民門前實行三包,垃圾分類投放到門前垃圾桶,每天安排一戶值班,負責垃圾的清運及填埋,不可回收的垃圾運到縣垃圾回收站處理。另外通過文化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採用形象簡單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標語,把道德課堂從室內搬到了牆上,向村民宣傳科學文明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習慣與方式,營造「建設美好鄉村、創造美好生活」的文明鄉風氛圍。
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李大塘村按照上級要求,認真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積極開展「一塊地」試點工作,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現李大塘村共流轉土地3000畝,其中350畝用於旨在打造安徽最大紅楓基地的禾楓苗圃基地,2600畝用於禾興蔬菜基地。以出口與內貿相結合為導向的精益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占地19畝,並將於今年七月份全面投入生產,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
來源:綜合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