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門樓四兩屋" 揭開石城溫氏圍屋興衰之謎

2019-07-23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千斤門樓四兩屋"

揭開石城溫氏圍屋興衰之謎

曾海亮

石城是贛南客家重地,山水間點綴著一棟棟客家民居承載著各自的興衰故事。著名風水學者曾祥裕曾率領弟子一起到石城縣考察客家民居風水。

曾祥裕奉行知行合一的治學方式,行走神州大地考證古建築

我們行至,聽朋友推薦說,木蘭鄉陳聯村陳坑村民小組有一座99間半房子的大圍屋。這引發了我們的考察興趣。

石城山水間隱藏著一座民間故宮:溫氏圍屋

一路上彎道甚多,有人不解地說,有錢人為何鑽進這樣偏僻的山區建豪華住宅?是呀,這座始建於道光十八年,迄今已有167年歷史的古宅,當年地建築者是懷著一種什麼心思選擇此地呢?除了安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客家人篤信風水,反映了客家人祈求後代家業興旺、光宗耀祖的心理,也反映了客家人講究居住環境優美的意識。一路涼風拂面,滿眼青山翠綠,我放飛思緒,心中構思一個個問題。

距石城縣城25華里的這座圍屋, 背靠青山,左右環繞著一簇簇翠竹。這是一座堅固結實,設計典雅,用料講究,做工精細的清代建築。整幢房子匠心獨具地融中原府第式、蘇州園林式和客家天井式的建築風格於一體。

門樓是住宅的門面,也是納水口

這幢呈「回」字形磚木結構的房屋長49米、寬49米,上下2層,建築面積達4916平方米。整幢房子用同一色的青磚青瓦砌就,飛檐翹角的風火山牆竟有前後左右的好幾面。

客家人的優良傳統:尚禮好客

陳坑圍屋裡凡是有屋檐的地方都是用凹凸造型的斗拱形成一種立體感,凸起的面上全都雕塑了一尊觀音半身雕象走近古宅,撲入眼帘的是十分氣派的正廳和中廳牆上描繪的花鳥山水、人物群象,栩栩如生。庭院各條巷道的牆體上用石材砌出的大小窗戶有好幾十扇,而且花色品種多,富於變化,扇形、菱形、圓形,甚至有花籃、花瓶各種形狀的造型 。

溫氏的發家史頗有傳奇色彩

據介紹,這座圍屋是道光年間由兩位溫氏兄弟溫榮衛、溫榮章合建而成,傳說他們是因為撿了「窖」才發了橫財的。溫榮衛早年是做賣豬崽和賣木頭生意的,因為做生意經常會去江、浙一帶。有一年的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在杭州一幢豪宅的屋檐下躲雨時,突然從院牆裡丟出一個大包裹,打開一看,包里全是金銀珠寶。正不知如何是好時,院牆裡一片人聲喊抓小偷,他們的老祖宗怕被人給當小偷抓住說不清楚,抱起包裹就跑開了。因為有了這意外之財,溫榮衛和兄弟溫榮章開始置田產,還耗時30多年做起了這幢大圍屋。

一座豪宅演繹著興衰悲歡故事,向世人陳述世事無常

由此看來,人無橫財不富。也許溫氏遠走縣城躲在深山旮旯里建圍屋也有不露富的心理作怪。

據說,建好房子後,住進這幢房子的溫氏家族人丁興旺,但是到了近代這房子裡的人,尤其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後人丁竟越來越少。當時我們所見這座圍屋裡, 零星地堆放著柴火、稻草、風車、石磨之類的雜物。我們目睹殘垣斷壁,物是人非,當日繁榮景象早已煙消雲散。

一個家族的盛衰有沒有風水變化的原因呢?

透過豪華建築風格的溫氏家廟看其輝煌的過去

曾祥裕認為:風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其本意就是尋求一種平安和吉祥的生活環境,安居才能樂業,但是大凡尋求好的風水者有功利色彩,其背後的動機不外乎是尋求家庭丁財貴旺。當年溫氏祖先在這群山懷抱的盆地中大興土木,建起豪宅,固然是出於對此地的風水格局滿意。 我們舉目四望,陳坑圍屋位於一個相對封閉的山谷中,左水干亥上堂,水口為兩峰之間為交牙狀,屬丁末木局,因右水無來水,就在門前右側建起兩口水塘,至今還綠水蕩漾。周圍峰巒不高聳,也不算秀麗,只是明堂較寬敞。圍屋內門和大門坐山立向不相同。正廳大門為巽山干向兼巳亥,與水口同卦。正廳立向很合楊公風水法度,但是後建的門樓,卻改坐艮山坤向兼寅申,與水口不同卦。 這樣收水受到影響,為「死絕水上堂」。

由此可見,「千斤門樓四兩屋",門樓立向的改變直接影響風水格局的變化。 。

現實發生的事情也正是如此。相傳,咸豐年間,「長毛」(客家人對太平天國軍隊的稱呼)流竄至石城,殘兵游勇闖進他們的圍屋裡吃了飯,但臨走時卻殘忍地把溫氏兩兄弟殺害了,餘下的族人驚恐地紛紛離家出逃,陳坑溫氏家道也就從此一蹶不振。這與太平天國的軍隊在石城縣木蘭鄉被清軍追剿而全軍覆沒的歷史相吻合。

難怪當我找附近的村民了解往事,大家不願多說,只有一位外姓人王某才說,這棟房損男丁,出寡婦。 也有人說住在裡面發生過鬧鬼的現象。我認為鬼是不可能有的,只是人們對這棟有凶災的歷史存有畏懼之感。溫氏後裔寧願信其有鬼之說,也不肯守護在這棟圍屋居住,而於上個世紀80年代舉家遷出的,偌大的圍屋空蕩,了無生氣。不知當年苦心經營家族繁榮興旺的溫氏祖先地下有知該當何想?也許會生髮為誰辛苦為誰忙,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感嘆!

〈曾祥裕與曾海亮合著的《楊公古法風水研究與應用》、《楊公造命課擇日法》全面詳盡介紹了楊公古法風水理論體系以及陰陽宅勘測等技法,弟子及易友閱後好評如潮,認為這是二本理論聯繫實際的好教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PyZK2wBmyVoG_1ZJ5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