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資不抵債要破產,尹明善造車夢碎2020

2020-08-18     老車主說車

原標題:力帆資不抵債要破產,尹明善造車夢碎2020

今年5月,82歲的尹明善在股東大會上表態「希望力帆的汽車板塊能儘快恢復元氣」,但僅僅兩個月後,力帆便陷入了破產重整的危機,並被「放棄造車」的傳聞所包圍。

那一刻,我們仿佛看見了英雄遲暮卻來不及悲傷,只留下一聲深深的嘆息。

8月7日,力帆股份發布《關於控股股東向法院申請司法重整的公告》,公告顯示,力帆股份控股股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金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

8月12日,力帆股份發布《關於控股股東司法重整申請被法院裁定受理的公告》,這也就意味著力帆股份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若重整失敗,等待它的也就是破產清算。

換句話說,力帆汽車相當於高舉免戰牌,顫悠悠地退場了,熬過了最艱難的2019年,卻還是撐不過2020年的夏天。

其實,力帆也曾是民族企業的希望之光,在國內市場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天,我們從頭來說一下。

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高漲,而尹明善則在此時抓住機會創立了力帆企業。從最開始的摩托車發動機製造發展到整車的生產,力帆的營業額也從第一年的700多萬,提升到了6億多。

之後的力帆集團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隨著公司不斷創新和投入,力帆集團先後開發了多款發動機,成為眾多摩托車企業中專利數量第一的明星企業。

1998年,力帆集團取得了自營進口權,開始進軍國外市場,而力帆也獲得了中國企業500強等一些列榮譽稱號。

那是力帆最輝煌的年代,上街不騎一輛摩托車你就落伍的年代。如果你騎的車不是力帆牌,就跟《三十而已》中的顧佳,背了LV卻無法在一眾手提愛馬仕的闊太太中立足一樣。那時的力帆摩托,就是摩托車中的「愛馬仕」。

也正是力帆這樣的成功,2000年,62歲的尹明善榮登福布斯50位中國富豪榜。

當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汽車正逐漸取代摩托車,成為人們主要的交通的工具,而各大城市的「限摩」政策,也使得摩托市場受到衝擊。

面對這樣的局面,尹明善將目光投向了汽車製造業,並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造力帆汽車。他收購了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80%的股份,將其改名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正式進軍汽車製造。

2006年,力帆的第一款車力帆520正式上市,整整一年只賣了一萬多台。這個成績相對於同時期的國產車動輒一個月便上萬的銷量來說,並不夠看。

第一款車的不理想,讓尹明善看透,自主研發見效太慢,「逆向研發」才能快速打開局面。於是,2009年,高仿MINI的力帆320登場,一個月便賣到了7000輛。

或許是效果太顯著,力帆版寶馬3系的力帆620、力帆版漢蘭達的力帆X80紛紛現身,同時靠著低價獲得了一些市場。雖說力帆汽車產品力不行,但這些都擋不住它上市的步伐。

2010年11月25日,力帆股份在上交所上市,成為A股市場首家民營上市車企,首日開盤上漲37%。

現在來看,A股上市大概就是力帆汽車最輝煌的時刻了。

2016年,力帆股份實現營收110.47億元,同比下降10.99%,凈利潤8260.8萬元,同比下降76.66%;2017年實現營收126億元,有不小的漲幅,但相比2015年的凈利潤,仍然是大跌的。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這兩年內,其凈利潤中新能源補貼就占了不小的比重,比如2016年,新能源補貼達到4091萬元。

而力帆汽車2017年的營收126億元,到2019年則下滑到了74.5億元。2020年一季度,力帆股份實現營收5.64億元,同比下降74.88億元;歸母凈利潤-1.91億元,同比下降103.06%。

除此之外,力帆的負債率也高居不下。今年一季度,力帆股份總資產位182.93億元,總負債157.19億元,資產負債率位85.93%。

同時,今年力帆涉及訴訟(仲裁)近400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其他金額較小的訴訟、仲裁案件,涉及金額也有約1.64億元。

這麼看來,力帆的破產重整的確是不冤枉。但是,曾經的A股首家民營上市車企,為何會淪落到現今這步田地呢?

一邊,「逆向研發」的弊端逐漸顯現。

力帆汽車發跡的初期,是靠著「逆向研發」,那是不少自主車企都曾走過的一條路,但這只是順應市場的發展,畢竟只要能打開市場才有下一步的可能。

「逆向研發」是一條捷徑,卻萬萬不能將其視為成功的階梯。

許多「兄弟」車企們想通了,於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開始搞設計、搞研發、質量也上去了,但獨獨力帆卻要一條路走到黑,始終沒有獨屬於自己的特色。

或許,早年造摩托的心得,拿出一半用在造車上,也不至於是現在這種局面。

現在是什麼局面?

產銷快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力帆傳統乘用車累計售出978輛,同比下降95.29%;新能源車累計售出549輛,同比下降56.32%。

力帆汽車的乘用車業務下滑,你甚至都不好意思拿疫情影響來給它開脫。

當它糊糊弄弄的造車,且是一個得過且過的心態,相比其他自主品牌的集體向上,顯然落入了下風。

另一邊,新能源產業也救不了它。

在新能源大潮席捲而來之際,力帆汽車卻早早的陷入了「騙補風波」。

2016年,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確認,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收到財政部下發的處理決定。

不符合新能源汽車補貼申報條件車輛共計2395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達1.14億元,對上述新能源汽車中央財政不予補助,並取消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

你看,單單是力帆「騙補」事件的持續發酵,就使其企業形象一落千丈,對力帆的發展可說影響頗深。

再後來,2017年7月,力帆旗下多款產品又面臨了被工信部叫停銷售、暫停生產的麻煩。可以說,力帆汽車的轉型新能源,還真是一路的坎坷。

力帆想過自救,2018年,車和家看重了力帆汽車手中的汽車生產資質,6.5億元買下了重慶力帆汽車,被網友稱作「大善人」;2019年,力帆股份又將乘用車生產基地搬走,獲得了33億元補償款。

但是,這些錢還遠遠不夠。

前不久,網上又傳出吉利汽車有意收購力帆股份,力帆將僅保留摩托車板塊,其餘部分將由吉利全面接盤。但現在,這僅僅只是一個傳言,尚未得到吉利汽車和力帆汽車的確認。

或許,世事總會有柳暗花明的轉機。

當然,我們樂於見到曾經的摩託大王,能夠在摩托車行業繼續砥礪前行,但寶貝,答應我,造汽車這件事,就讓它過去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PJ4AXQBeElxlkkaoc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