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500年前的明萬曆年間,張店傅家(原隸屬淄川)有一家客棧店主叫劉川陽,一店客將其巨額金銀遺落於劉的客棧,店客意為尋回無望,誰料劉川陽卻妥善保管,三年後完璧歸趙,悉數歸還失主。失主欲重賞,被劉婉拒,失主遂於客棧門前立碑標榜,上刻有「劉川陽還金處」,以昭示後人。原碑經戰亂損毀,清康熙年間鄉鄰又集資重修,以永志其事。此碑雖歷經兵燹戰亂,包括十年文革動亂,尚能完整保存下來,實乃幸事也。
近日我得知此碑尚存,便前往傅家去尋找那塊刻有「劉川陽還金處」字樣的石碑(以下簡稱還金碑)。從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口中了解到,「還金碑」一直嵌於傅家小學校園的牆體內,可是傅家小學已經幾次遷址和變更校名,到哪裡去尋找呢?
經村民指點和告知,現在的傅家實驗小學應該就是過去的傅家小學,此碑有可能存於該校。當找到了傅家實驗小學的王星暄校長了解時,王校長介紹,確有一塊「還金碑」,當時學校還很想把這塊有意義的石碑留在學校,但是未能如願。還有一說該石碑被張店區素質教育實踐基地要去了。可是與該基地負責人聯繫時被告知,該基地並未有所說的「還金碑」。
此時倒增加了我們的疑慮,難道歷經磨難保留下來的「還金碑」,會莫名其妙的失蹤了?是被破壞了還是被當做建築材料使用了,這真真地讓我們產生了一絲擔心。
我們忐忑的來到了傅家鎮政府,鎮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接待了我們。當得知我們的來意後,便及時通過電話尋找有關知情人,最後終於落實了「還金碑」的下落,該碑現在完好的保存在傅家鎮政府後院,負責保管「還金碑的」工作人員還將「還金碑」的來龍去脈和保存情況向我們作了介紹。
原來傅家鎮的幾任領導都非常關注和重視這塊有著文物價值和教育意義的「還金碑」,傅家小學老校拆遷時,便將「還金碑」和其它幾塊有文物收藏價值的石碑刻意保護了起來。可是這幾塊石碑是送到文物部門收藏起來,還是交給教育部門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或是放在某個旅遊景點作為映襯,一直對它的歸宿和去處還沒有定論,現暫存於鎮政府的後院。
我們在鎮政府後院的角落裡「見」到了已經加以包裝防護的「還金碑」和另外幾塊有文物價值的石碑,此時我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可是當我們把防護包裝打開仔細查看幾塊石碑時,卻發現從外形到文字記載都不是我們所要尋找的「還金碑」——「還金碑」不翼而飛了,這讓正在興奮的我們就像被當頭潑了一盆涼水,無奈只好再次尋找線索。
多方打聽才知道,就在數月前「還金碑」已被張店博物館集中收藏保管起來了,於是我們把電話打到了正在籌建的張店博物館。博物館的孫館長告訴我們,「還金碑」現暫存於區文化藝術中心大廳里,等新建的張店博物館建成以後,將把包括「還金碑」在內的一批珍貴文物收藏保管於其中。
當我們趕到張店區文化藝術中心大廳時,終於看到了我們尋覓已久的這塊「還金碑」,此碑高137厘米,寬56厘米,厚21厘米。石碑中刻有「劉川陽還金處」6個大字,是用少見的平面雙線陰刻的工藝刻制的,看到這塊石碑上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歲月的侵蝕,使「還金碑」已經開始風化,我們覺得更應該責無旁貸地將它保護好,要讓這塊有意義、有價值的「還金碑」重見天日,重啟它垂範榜樣的作用,發揮它揚善崇義的正能量。
拾金不昧是我們人人稱頌的傳統美德,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又是多少年來人們所嚮往的安詳生活,可是隨著當今商品經濟的快速而畸形的發展,人們對物質方面的追求達到了一個無以復加的境地,道德上的滑坡也自在情理之中了,無底線的事情頻發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鼓勵拾金不昧,特別需要呼喚誠信良知,也特別需要崇尚見利不忘義的公序良俗。
500年前的淄博好人劉川陽,在當下仍然還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劉川陽「還金」的故事
明萬曆年間,張店(原隸屬淄川)西南端的傅家一帶是當時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也是朝廷官道上的重要驛站,現在還有一付山驛的村名,說明著當年驛站的存在。既是官道驛站,當是兵馬糧草運輸不斷,過往客商也是絡繹不絕,數家客棧也開設於此,其中一家名為「信義誠」的客棧店主姓劉名川陽,傅家本地人,因其經營有方,誠實守信,待人和藹,服務周到,當是買賣興隆,顧客盈門,生意特別紅火。
一日,勤快的店老闆劉川陽像往日一樣黎明即起,洒掃庭除,忙活了起來,在打掃廁所時,發現在廁所的矮牆上搭著一個牛皮錢褡子,定睛一看裡面裝滿了沉甸甸的真金白銀,這可是一筆巨資啊,可把劉川陽驚的不輕,心裡想這失主還不急瘋了啊,他連忙到客棧里詢問店客們有誰丟了銀兩,可是眾店客均無回應。劉川陽思來想去覺得一定是那個操著山西口音,半夜裡急急匆匆趕路的那個商人丟的了,已過去這麼多時辰了,上哪兒去找他啊,於是他和夫人一起在一個夜晚,把這些金銀用油紙包好裝進罈子里密封起來,埋在了自家的後院枯井裡了。眾看客,大家不要誤會,這夫婦二人可不是見利忘義,私藏失物,據為己有啊,他們覺得這麼一筆巨資放在哪裡都不安全,還是深藏保險。心裡想著說不定哪一天失主會回來尋找,他們再原數奉還。
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信義誠」客棧的老闆劉川陽怎麼也沒把那失主等來,此期間客棧經營周轉資金不足時,夫人也曾勸劉川陽道:「不如把那些金銀挖出來先用著,用完了再還上」,可劉川陽對夫人說:「這些金銀不是咱的,咱一兩一錢都不能動,老天爺在上邊看著咱,咱要對得起門匾上那信義誠三個字」。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是三個年頭,一天「信義誠」客棧里來了一位衣著講究頗有點來頭的客商,還帶著拉著貨物的馬車隊,待他們安排停當,吃吧晚飯,那位客商便湊到了客棧老闆劉川陽身旁,悄聲而又神秘的問他:「你們這附近有沒有近年來一夜暴富,突然很有錢的人啊?」,劉川陽被問得一頭霧水,無言以對,便問道 :「此話何意?從何說起?」,那客商這才把他三年前不慎將巨額金銀遺落此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劉川陽。
原來那年這位山西富商急著去南方進貨,路過傅家時,住進了「信義誠」客棧,晚間鬧肚子又急著趕路,匆忙中把裝有巨額金銀的錢褡子遺落在廁所的牆頭上。等馬隊走出百餘里地時才發現,他心裡想這兵荒馬亂的混沌世道,誰不見錢眼開啊,誰撿了去也會藏匿起來,據為己有。再返回尋找,也許是枉費心機,白白耽誤工夫,心裡想著就算是破財免災吧,就這樣自己安慰著自己。幾年來自己卻也真實破了財而來了福和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且越做越大成了富甲一方的財主。
自己此次又重走傅家,便把當年的經歷,有一搭無一搭地說了出來,也沒想有個結果,當聽完了這位富商店客的敘述後,劉川陽激動而又高興的說:「哎呀,你可讓我等得好苦啊,你的金銀就是落在了我的客棧的廁所旁,你的白銀完好無損,一兩不差地給你保管著」,他轉念一想,萬一有人冒領這筆巨款咋辦?便又問富商「你能把你遺失的金銀數量告訴我嗎?」 ,富商笑著把金銀的數量,以及盛金銀的牛皮錢褡子的顏色形狀詳細地告訴了他。劉川陽這才放了心。於是把富商店客領到了他的客棧後院,找著埋藏金銀的枯井,親自下井將藏匿的金銀提了上來,那富商店客經過清點,一兩不差,一文不少。看著這失而復得,完璧歸趙的巨額金銀,山西富商激動的說:「你們山東人真好!你們張店人更好!」。他當即決定將巨額金銀的一半,要饋贈於劉川陽,劉川陽笑著答道:「從我撿到這些真金白銀時,我就沒想動它一兩一錢,不是我的我更不會收一分一厘」。
被感動的不知說什麼好的山西富商,便請人刻制了一塊石碑,立在了劉川陽的「信義誠」客棧的門旁,上面刻有「劉川陽還金處」,以此標榜劉川陽拾金不昧的優秀品德。
直到如今,「劉川陽拾金不昧還失主」的感人故事還在張店一帶流傳著,還在昭示和教育著後來之人。
(根據史料編寫)
文/張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OGK1WwBJleJMoPM_X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