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找到生活的三重境界,才是走向幸福的動力源泉

2020-02-12   今夜情感



作者|今夜

心理學:幸福的三重境界,是「往前走」的動力源泉。

生活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一種枯燥無味的過程,如果在生活中拋開愛,拋開責任,拋開追求,那麼我們的生活就像白開水一樣。

即便人常說歲月靜好,但是並不代表沒有精神追去的枯燥就是美好,即便我們一生都需要守住平凡,但是我們在這個平凡的過程中,也需要不一樣的力量來支撐著自己往前行走,而這些動力的源泉,分為三種境界。

一:好奇心

人這一生,活得快樂或者不快樂的狀態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是生活推著你走,拉著你走」,還是「你自己走在生活前頭,拉著生活走」

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就好像一個人上班的時候,如果他每天上班等下班,那麼他的生活是枯燥無味的,但是如果他每天進公司都保持一種非常強烈的新鮮感,一種好奇心,一種對於生活的拼搏,那麼他的生活是特別舒適的,這就是好奇心對於人生的作用。

有的人看到花開花落,看四季流轉的時候會覺得特別枯燥,但是一個有好奇心的人會覺得世界充滿變化,自己能繼續存在,這一切一定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驅使的,所以他會往內在去探索。

有一種東西驅使著他拉著生活往前走,這樣的人活的會特別開心。

二:不斷學習的精神

人生是否活得舒服有兩個層面,第1個是精神,第2個是物質,而「不斷學習」的這一種精神,可以同時滿足這兩種狀態。

一個人想要不斷學習的時候,那麼他一定會對於事物保留好奇心,保留一種新鮮感,那麼他會特別的開心,而在他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中,在無形之中一定可以填補他物質層面的收穫。

不管他學習的是專業知識,還是其他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在後來的某一年某一個月,一定會給他帶來一種不一樣的力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是《論語》開宗明義的一句話,首先強調的就是學習對於人生的重重要性。

所以我們保持一個好學的精神,可以在別人認為無聊的瑣事之中逐漸的探索,所以不斷學習可以充斥一個人的精神,也可以充斥一個人的物質,兩全其美。

三:願意選擇並且付諸行動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走過麥田,想選擇一個最大的麥穗,但是他走到麥田裡的時候,看到每一個麥穗,都覺得不夠大,認為前面應該還有更大的一個麥穗,於是繼續往前走。

但是當他走到最後的時候,才發現後面的麥穗沒有前面的大,最後不得以空手而歸。

我們可以把人生比作一個尋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你找到什麼樣的寶貝,千萬不要空手而歸,對於生活來說,「騎驢找馬」絕對不是一件錯誤。

因為你手上抓著一個東西,再去找另外一個東西的時候,你會覺得非常踏實,如果空著手去找,可能一生都碌碌無為,所以對自己負責的最好方式,就是願意選擇,並且隨時的付諸行動。

行動對於生活來說也特別重要,一個人他人生結局的最後呈現,不是因為他的想法而定,是因為他的行動而定。

不管你的想法有多麼偉大,你的行動做到什麼樣的程度,你的人生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和結局。

所以,願意選擇並且願意付諸行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是讓人生越來越好的一個根源。

有人總說:「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其實生活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生活本身是一片空白,就好像一張「白紙」一樣,而生活的意義,就是在於你會在這一張紙上寫什麼或者畫什麼,包括你用什麼樣的筆去畫,這都非常重要。

所以,用這三種境界來孵化人生,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end-


今夜情感,為自己的靈魂找一個文學的歸宿,用文字與你溫暖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