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城牆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荊州,依巴蜀之險,據江湖之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秦滅楚後為歷代封王置府的重鎮。荊州城始建於東漢,原為土城,南宋始建磚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毀。
荊州城
荊州城牆,現存明清重建城牆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28公里,高9米。城牆現有八座城門,2座門樓。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面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土城。水城(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
荊州城門樓
明代時期建城時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腳條石縫中澆灌糯米漿,因而城牆特別堅固。荊州城牆設有瓮城、敵樓、戰屋、炮台、藏兵洞、復城門,防禦體系完備,歷來易守難攻,有「鐵打荊州」之說。
微觀一隅
古炮台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素有「江南完璧」之美譽。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
荊州城牆
荊州城門洞
2016年4月荊州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制定《荊州古城保護條例》列為該市第一部實體性法規,共六章三十九條。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