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村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動力引擎」
——碧江區鄉村振興系列之三
碧江區和平鄉八村堅持「圍繞黨建抓發展,抓好黨建促發展」,用巨椽之筆描繪出鄉村振興藍圖。
1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
2016年以前,八村是碧江區出了名的「爛攤子村」,村級辦公設施殘破不堪,村支部書記、主任長期不見人影,村「兩委」班子不團結,村幹部服務群眾意識差,群眾意見大;村內環境髒亂差,各項經濟社會事業不見起色,農民增收致富困難重重......
這種現象持續到省里一次隨機暗訪後,市、區有關領導直接進村給予問診把脈,給班子動了一次「大手術」。新班子上任後,重新規範建立村級規章制度,積極發展產業項目,各方爭取資金,修堡坎、建公路、築防洪堤......
為進一步改善辦公條件,著力提升「陣地」功能。今年以來,八村黨組織和駐村工作組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辦公和村級支部建設經費4萬餘元,購置黨員活動室會議桌椅30餘張、配備電腦、印表機各1台,辦公環境大為改善,辦公效率大幅度提升。為充實黨員隊伍力量,把能幹事、會幹事、干成事的青年致富帶頭人推薦、吸納進黨組織。目前,八村黨支部現有中共黨員49名,黨小組6個,預備黨員6人,新培養和發展年輕入黨積極分子5人。
「7·4」特大洪災,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村「兩委」到區國土局爭取到項目資金290萬元,新建宋家寨、老本田組、鹽井灣和岩哪灣防洪堤工程,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高牆。
八村由省委組織部掛牌的軟弱渙散後進村,蛻變成和諧穩定、村容整潔、安居樂業的集體經濟發展示範村,「民心黨建+信合」精準脫貧工作先進村,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為了莊嚴的承諾——貴州:和平八村脫貧記》為題,單條耗時4分鐘,向全國宣傳推介碧江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
2以集體經濟為契機,做強產業發展
八村以發展村集體經濟為契機,先後爭取東西部扶貧項目資金130餘萬元,市級產業發展扶貧資金60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300餘萬元,主要發展油茶產業1300餘畝、山雞養殖產業、水產養殖、冠玉琵琶等。特別是油茶產業,實現了群眾家門口就業,今年以來累計發放勞務費40餘萬元。
修建3個產業基地,建好養蜂基地,集聚溝坡、荒地、林地、果園等資源要素髮展蜜蜂養殖,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0萬元,企業投資32萬元建成中蜂產業養殖綜合示範基地50畝,容納蜂箱500箱,以養殖售賣種蜂為主,採集蜂蜜零售為輔,2018銷售種蜂100對。科學規劃蜜源建設,種植中藥材花卉500畝,打造「幸福山谷」,讓山谷四季花果飄香。建好生豬代養基地,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5萬元,年出欄390頭。建好養魚基地,投放10萬尾,2018年庫存8萬餘尾均重0.5公斤,合法轉化財政扶貧資金100萬元,投資養魚垂釣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建設農家樂1個。
以發展油茶為主導、輔以種、養殖等產業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養鴿產業,存欄2500對種鴿,2018年出欄種鴿150對。2018年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穩步推進,續建項目有水產養魚、林下散養野山雞、藤椅廠、農家樂。扶貧產業子基金項目油茶產業2000畝是村主導產業,已栽種完畢進入管護生長期,該產業作為貧困戶利益聯結長效機制項目,已覆蓋全村242戶貧困戶。東西部協作項目枇杷產業200畝已栽種完畢進入管護生長期。農家樂項目已投入運行,初見效益。
3以脫貧攻堅為抓手,完善基礎設施
為全面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造八村吳家灣組至老本田組通村公路的柏油路,硬化2條組組通公路共6公里,實現全村組組通硬化目標。修復4處防洪堤工程。對老本田、吳家灣組的地質災害處進行治理,消除安全隱患。安裝279盞太陽能路燈。新建13個環保垃圾池,安裝45個公共垃圾箱,發放580個生活垃圾桶,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4個村民組建成污水處理工程,4個村民組飲水安全得到提升。
全村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實現人人住房安全有保障,「五改一化一維」開工580戶,享受國家、省、市教育資助161戶174人。全村586戶2112人參加新農合,貧困戶242戶850人參合率達到100%,群眾生病住院享受「四重醫療」保障,其中貧困戶兌現了「先入院後付費」「住院自付費用不超過1000元」等優惠政策,消除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本質因素。
通過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包組幹部和幫扶責任人入戶宣傳政策,八村有71戶積極響應申請搬遷,目前2016年申請戶40戶已全部搬遷入住龍田和枇杷灣搬遷點,2017年申請戶31戶已全部搬遷入住矮屯搬遷點。
精彩推薦
喜迎建黨98周年,表彰後,他們擂響奮進戰鼓
學習強國關注銅仁東西部扶貧黨建模式
中國組織人事報今日頭版關注我市非公黨建三量改革
貴州銅仁:農村產業革命觀察(一)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張楊德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