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者,可布局未來2-3年的科技經濟周期

2019-09-27     炒股跟Z走

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分析,滬指3000點屬於過去十年市場的價值中樞位置。現在3000點和過去的3000點性質是不同的,結構性機會越來越多了,只有持有好股,就可不必糾結於是熊市還是牛市。而所謂好股,就是資金認可度高、有業績支撐,無論大盤漲跌,都能走出獨立行情的那個群體。

從近期A股市場的表現來看,在9月25日之前,股民心目中的「好股」群體之中必然會有電子板塊。即使在9月23日全市場大跌之中,電子依然逆市走強,9月24日市場反彈的行情中,電子又繼續領漲。由此可以看出,短期之內這個板塊仍然熱度不減。

但25日、26日電子板塊單接連大跌,突如其來的劇烈調整又不得不讓人懷疑,該板塊的上漲勢頭難以延續。

在消息面上,9月25日某上市公司公告稱,2019年研發應用於華為5GMate30素皮版系列手機的特級高性能生態環保材料,2019年9月首批訂單量較小,首批訂單銷售額僅15.18萬元,且未來訂單情況取決於華為該類手機市場銷售情況等因素……未來對公司業績影響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這則公告引發了市場對於同板塊內其他公司業績的擔憂,從而導致了整個板塊出現較大幅度的回撤。

從中長線視角看,根據產業界最近創新情況,電子板塊已基本確認進入較佳中長線布局階段。目前全球半導體中期供需拐點明確,產業需求持續回暖,日韓事件發酵進一步改變中期供給;同時華為引領國產半導體全面突破,三季度開始業績的同比、環比或有望保持持續高增長態勢;更重要的是由5G帶動的換機潮將於明年大批量開啟,業績改善仍處於進行時。

利好共振

電子板塊目前屬於短線有彈性,中線、長線均有明確利好共振的板塊。

首先是,國內主流手機廠商不斷發布5G新品手機。

其次,從基本面看,中報披露結束,電子行業整體業績情況表現較好。電子板塊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06%,銷售毛利率16.80%,銷售凈利率4.86%。

其中,電子元件板塊整體營收同比增長23.3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32%;半導體板塊營收同比增長5.3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1.80%;消費電子板塊分別增長10.36%、5.37%。電子元件板塊上半年業績表現優異,主要受5G高速傳輸和高頻通信的需求驅動,帶來公司訂單數量增加。半導體板塊表現良好,主要由於中美貿易摩擦下自主可控帶來的業務增量。



最後,從產業界情況來看,預計2020年4月和9月將是5G新機集中發布期,2020年前三季度都將是5G終端的出貨旺季狀態。2020年預計會放量至2-3億部,有望帶動電子上游零部件景氣度回升。未來消費電子板塊的射頻組件、晶片模組、PCB板塊、被動元器件、散熱模組等製造業企業仍有較大業績增長空間。

近年來,全球半導體行業穩步發展,近5年的平均復合增速為9%,而中國快速崛起,在全球的市占率從27%提升至34%,年復合增速達到15%。雖然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較快,但2018年的國產化率僅15%,這也就意味著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根據《中國製造2025》, 2020年自給率要達到40%,2050年要達到50%,所以說,2019年-2020年或是國產化的高速成長期。而且從當前看,華為正在開啟國產供應鏈重塑,或倒逼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提速。

相對美股半導體公司,A股半導體設備和產品的市值都少一個數量級,也更具有成長性,但相對PE卻更低。從PE比值看,A股半導體設備/全A為4.96,而美股半導體設備/NYSE為49.58;A股半導體產品/全A為3.91,而美股半導體產品/NYSE為6.02。所以橫向對比來看,板塊估值仍有擴張空間。



不過短期來看,隨著國慶節臨近,前期市場上漲幅度較大,疊加三、四季度跨季將會帶來機構資金面趨緊,市場或短期面臨一定的收益兌現和震盪調整的壓力,建議超短線投資者可考慮一定程度兌現倉位收益,而中長期投資者可重點把握接下來的加倉機會,布局未來2-3年的科技經濟周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x17cm0BJleJMoPMdo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