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快樂,有多簡單?

2019-10-26     大孩子家庭教育

來源 | 養育男孩

有時,跟朋友或者親人聊天,聊著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如今卻已為人父了。有時掰著手指數日子。還會驚訝地叫出聲來,天啦!小小魚馬上就要7歲了。 記得在之前也有很多次,我在他的面前跟他說這,哎呀!滿一歲啦!哇哦!祝你三歲生日快樂!準備去上幼兒園了呀!恭喜你成為一名小學生。 兒子也喜歡跟我們數日子。有時他也會跟我說,爸爸,等我有你這麼大的時候,你多大了?

我說,我已經變成老人了,應該要當爺爺了,你也應該當爸爸了吧。哈哈!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這樣數時間,是因為我們在孩子的身上看到了時間跑得太急,甚至讓我們來不及細數。 更多的是我們自己內心太著急了。而父母的焦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 比如輔導作業時,孩子一犯錯就會控制不住而大發脾氣。孩子的考試成績更是家庭氛圍的晴雨表。結果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兮兮的。 毀掉孩子的快樂,很簡單。一旦內心被焦慮占滿,那快樂肯定無立足之地。

就在放假前,小小魚班上進行了一次語文單元測試。這可以說是他第一次接近正式考試吧。試卷上打著86分。我第一眼瞧去,有點小小失落。因為我覺得一年級的這些東西,我大部分已經跟他講過,而且能確定他也掌握了。可還是因為寫字速度慢加上粗心失了分。 他自己還沒有競爭概念,但是父母們卻開始了比較,開始著急。老師說給70分以下的孩子在假期免費補習一節課,把單元知識再講一遍。在長假之際還帶著孩子去補習,想想肯定不會好受。 我們雖然不要去免費補習。但還是開了一個小家庭會議,老婆指出了我的問題,說我重視不夠,沒有督促好。回家該寫的字沒有練習夠。 其實我的確是保有一些私心的。我希望能讓他有更多的玩樂時間、閱讀時間、運動時間。不希望他過早地被作業包圍著。 最後還是決定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要勤學苦練。 但這些都沒有跟小傢伙說。可不能讓他覺得分數重要。 假期後,進行了數學的單元測試。試卷還沒到家,老師已經說60分一下的孩子要重新做。老婆又提心弔膽的。雖然我對兒子充滿信心,可也擔心他不適應這樣的測試方法。 結果這次是滿分,另外附加題還加10分。 兒子跟上次語文測試一樣的表情。 孩子的世界,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特別是剛上一年級的孩子,還能保持一點純粹的快樂的話,那就儘量多保留一點。等將來他自己也在乎分數的時候,那就真的會有考試的壓力相伴了。 我如今遇到壓力大的時候,還是會做夢回到高中時代的考試。做不出數學題的焦慮感,恍如昨日一般。 我覺得做了父母,沒有強大的心理,真的會被這些東西左右。孩子的分數高就高興,分數低就生氣發脾氣。那只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要知道,孩子的學習之路還很長。還有很多場考試等著他。不管考好,還是考砸,父母都應該平靜。因為跟孩子的快樂相比,分數是其次的。 假如因為他粗心而沒有得高分,我將他罵一頓,或者處罰他。的確能讓他記住,甚至變得更加聽話,對我唯唯諾諾。 可是,這有什麼意義呢?不如加強練習,一次一次變好。而這樣的學習是快樂的,而不是成為苦痛的來源。當孩子從學習中嘗到了甜頭,感受到了成就感,那他會快樂地去學習。而因為學習的緣故,總是被訓斥處罰,他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學不好,最後變得不好學,甚至逃避學習。 而所謂的「勤學苦練」和「加強練習」,在孩子小的時候,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最近每天要花不少的時間輔導作業。雖然看上去很容易,但是孩子用小小的手寫好一個字,也需要不少的氣力。就好像當初看著他們一步步學習了走路,然後能跟著我們奔跑,最後能超過我們那樣。 引導和陪伴,遠比訓斥處罰有效。因為這樣能帶來學習的快樂感。

談了學習跟快樂的關係,千萬別覺得只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就好。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需要父母關心。 如今太多的父母關心孩子的身體營養和物質條件的滿足,而忽視他們內心的心理營養需要。 比如父母的陪伴,這是孩子的快樂之源。 前幾天在老家,我終於決定要帶兒子去捉一次螃蟹。雖然我知道如今的河道里已然沒有螃蟹的蹤跡。但我不想被這樣的理性說服。最後只會成為不做的藉口。 所以那天下午,我帶著他在河道里翻著石頭。而他也是第一次赤腳在河道內玩耍。 那爽朗的笑聲,跟平日看動畫片時不同。這樣的笑聲,自然真切,跟四周的天地融為一體。聽到的人,得到更大的享受。 在那夕陽斜照的河道邊,水草茂密,野花兒盡情綻放,竟比春天更好看。因為春天只有綠油油的野草。 我感受到了,那天的孩子,是真正快樂的!回家的路上,他還跟我說,今天太好玩了!路過一片細沙地,就在那自由自在地劃寫著。 請告訴自己,答應自己內心的,答應孩子的事,儘早做吧。一件一件羅列出來,然後去做,別找藉口。 因為時間在兩種人身上雕琢的痕跡最重。一種是老人,一時未見,悄然老去。另一種是孩子,一下子就會長大。

除了陪伴帶來的快樂外,還要讓孩子有「獨處的快樂」。

不要以為孩子只有在吵鬧喧囂的遊樂場裡大聲叫著才是快樂的。他們獨處時,自言自語導演那些戲,編那些故事,也是快樂的。 而且後一種快樂是更深沉持久的。因為這樣的快樂發自內心,而不是受了外界的刺激。外界刺激帶來的感官快樂,往往是短暫的。 我們享受孩子「聽話」的快樂,但是也要讓孩子有「說不」的快樂。 孩子懂事聽話,會讓管教變得輕鬆如意,親子關係也和氣融洽。但是孩子能跟父母大膽說不,才是正常健康的親子關係。 孩子跟父母說不,往往帶著試探的目的。如果父母能尊重他,看到他的需要,同意他的觀點想法。那他會非常快樂。哪怕父母不同意,卻重視了他的話,也是快樂的。總好過專制或者總是忽視自己的父母。 每個孩子都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帶來的快樂。 父母不應該只關心孩子是不是受歡迎,或者跟其他的孩子比較,而忽視孩子那些閃閃發光的優點。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特殊的氣質,有獨特的成長規律。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不要把孩子拿來跟其他的孩子做比較,就好像他們不會拿我們跟其他的大人比較。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特性,鼓勵他,陪他成長、進步。 假如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肯定,他們內心是快樂的。這樣的快樂,遠勝於任何昂貴的玩具和物質的滿足。

-end-

Tips:喜歡請轉發!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更多好內容,請把我們置頂/設為星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wuaEG4BMH2_cNUgAP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