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3歲以內的孩子分享玩具的父母,請改變你的做法

2020-02-25   寶寶樹官方

現在,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是全家人呵護的焦點。弟弟妹妹出生,他們常常要面臨分享的問題,這對孩子和家長都是很大的挑戰。

「分享」具有一定的階段性

一般來說,1歲左右的孩子會很樂意將他的玩具分給哥哥姐姐們玩,但是2歲以後的孩子卻很難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分享他們的玩具。

這是因為1歲左右的孩子,還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

2歲左右,孩子常常表現得很自私,他們不喜歡跟自己的手足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

當然,這種行為在這個年齡段里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我的」「不」成了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說的兩個詞。

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意識到分享很重要,但分享行為並不穩定。

此時,孩子分享的原因經常是相互矛盾的、自私的:「我分給他,是因為如果我不這樣做,他就不和我玩了」或者「我給弟弟或妹妹一些,但大部分都是我的,因為我是哥哥或姐姐」。

到了快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有更多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就有了更多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這對於他們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及情緒情感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會表現出更多的分享行為。

不要過早灌輸分享觀念

一般來說,孩子最不願意與人分享的是吃的和玩的,特別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可見好吃的對孩子來說更具吸引力。而大多數的孩子對獎品的分享要比食物和玩具多。

在整個過程中,作為爸爸媽媽我們不要過早向兩個孩子灌輸「分給別人、讓給別人」的觀念,否則孩子們會誤以為分享、謙讓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

孩子跳過了從獨占到分享的心理發展過程,容易忽視自己的真實需求,養成軟弱的性格。很顯然,這是得不償失的。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分享,不能強迫更不能威脅。

如果你強迫孩子和別人分享他的玩具,雖然他會按照你說的去做,但他的內心裡會充滿強烈的不滿。

  • 平時不要說「你要是不和弟弟分享,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類的話,這會讓老大很沒有安全感;
  • 更不要說「你是大哥哥/姐姐,應該讓著弟弟/妹妹」,否則老大會覺得你只愛弟弟或妹妹,反而心生怨意。

爸爸媽媽要注意給大寶機會,培養大寶分享的意識,同時對小寶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應。

比如,媽媽可以說:「這是哥哥的玩具,如果你想玩,就要和哥哥商量,如果哥哥給你,你就可以玩了。」

這樣既照顧了大寶的感受,又可以從小培養兩個寶寶的交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