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現如今吃肘子、手抓肉,大快朵頤的背後都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養豬放羊再不是簡單輕鬆的家庭副業,我國畜牧業已經走到了
現如今吃肘子、手抓肉,大快朵頤的背後都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養豬放羊再不是簡單輕鬆的家庭副業,我國畜牧業已經走到了從基因育種到生物防控再到綠色餐飲的升級時代。中國企業和中國科研工作者也據此走在行業的世界前列。
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羊肉產品的需要,有效應對肉羊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由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全國畜牧總站、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2019羊業發展高級研討會」於10月13日在天津市召開。
來自農業農村部、天津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科研院所,大型肉羊育種、養殖、食品加工企業的300多位代表,圍繞「科技引領、國際合作、產業升級、品質消費」主題,共同探討肉羊產業升級過程中的聯合育種、產業協作、商業模式,凝聚產業發展共識,總結產業發展經驗,展望產業發展未來。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經研討達成普遍共識:我國肉羊繁育已經開啟了由食品走向源頭,再由源頭走向基因的全面轉型升級,拉開了母本企業、父本企業與食品加工企業融合發展的序幕。
據了解,近10多年來,我國羊肉消費一直穩步增長。2017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家庭羊肉消費量為1.3公斤,比2000年的人均0.88公斤增長47.7%。為彌補國內消費缺口,羊肉進口相應增加。2018年我國羊肉進口31.9萬噸,比2000年增長了16.9倍,約占國內產量的6.6%。同時,羊肉價格不斷上漲,養殖效益整體看好。2001年至2014年,我國羊肉價格連續14年上漲,累計上漲了3.53倍。自2018年以來,羊肉價格再次進入上行通道。今年8月份,活羊價格突破歷史最高值,出欄一隻綿羊純收入近390元,出欄一隻山羊純收入超過600元,處於歷史較好水平。專家預測,後期肉羊生產仍將保持相對較好的盈利水平。
「羊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牧區的基礎產業、農牧民的致富產業。羊肉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發展養羊業保障羊肉供應意義重大。」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在研討會上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畜產品消費結構的升級,作為畜牧業傳統優勢產業,我國羊業發展仍有較大增長潛力。
馬有祥認為,當前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採取更加紮實有效的措施,積極推動我國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要著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引導和支持肉羊規模養殖場、家庭牧場和專業合作組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設施化裝備水平。二要著力加強種業自主創新。深入實施肉羊遺傳改良計劃,推進生產性能測定和區域性聯合育種,增強自主供種能力,提高肉羊生產效率。三要著力加強重大疫病防控。實施布病、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防治計劃,開展種羊場疫病監測和凈化工作。四要著力擴大飼草料資源。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深入實施糧改飼,擴大人工種草面積,加強飼料青貯設施建設,拓寬肉羊生產飼草料供給來源。五要著力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牧場和合作經濟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延長產業鏈條,加強品牌建設,增強市場競爭力。
天津市農業農村委主任沈欣介紹說,作為天津種業的拳頭產品,種羊已經成為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產業。以天津食品集團、天津奧群牧業為代表的天津企業在河北承德、新疆和田地區組織實施的兩個「百萬隻優質肉羊」工程,已經成為天津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產業扶貧的靚麗名片,為我國肉羊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作為國內領先的肉羊育種企業,天津奧群牧業率先引進並實現了國外品種的本土馴化,擁有除原產地以外最大的澳洲白種群規模。通過高效肉羊選育和繁殖技術集成,輻射到河北、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全國肉羊主產區。天津奧群牧業在傳統育種基礎上應用生物育種技術,提升育種技術高效集成創新應用,克服傳統選擇的弊端,提高良種繁育效率,加快遺傳進展,對推進培育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羊新品種(品系)具有重要作用。
圖為天津奧群牧業總裁林春建博士(前排中)給來天津奧群牧業參觀考察的紐西蘭最大的
多年從事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的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馬潤林認為,肉羊繁育要有優良的母本和父本,在生產雜交上才可以充分發揮優勢。天津奧群牧業堅持以市場化的方式為我國肉羊父系繁育做了很多奠基性、關鍵性的工作,他們冒著不被承認和不賺錢的風險和壓力,用20年堅守培育優質的杜泊綿羊、澳洲白綿羊父本。馬潤林說:「近年來,我國自己培育推廣的湖羊是孕仔和生產型的優秀母本。現如今,父本與母本結合下產出的羔羊長得又壯又好!中國羊業等了20年,終於培育出了澳湖羊和杜湖羊這兩個優秀的雜交羊種。」
由於養羊周期短、見效快,發展優質肉羊已經成為一些地方脫貧攻堅的首選產業。內蒙古巴林右旗副旗長任啟玉介紹說,近年來,巴林右旗把發展養羊業作為當地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在資金投入、養殖用地、金融保險等方面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為養羊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天津奧群牧業開展本地綿羊規模化雜交利用,啟動了百萬隻肉羊改良工程,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旗共有牧民8萬餘人,羊存欄量已達到240萬隻,牧民人均肉羊飼養量位居全國第一。百萬隻肉羊改良工程實施後,到2023年,全旗羊存欄量目標是突破500萬隻。
在消費端需求拉動下,我國肉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已經成為肉羊產業發展的趨勢。本次參會的內蒙古金草原集團、江蘇干寶牧業有限公司、甘肅普康現代農業集團、甘肅中天羊業股份公司、甘肅中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內蒙古青青草原股份公司、天津津墾牧業集團、新疆華凌農牧科技開發公司等等一大批肉羊龍頭企業,正在大力改良優化品種,提高肉羊的品質,走向品牌化發展,同時參會的食品加工集團包括大莊園集團、山東惠發食品股份公司、伊赫塔拉等,以及渠道商沱沱工社等銷售企業,都開始注重羊肉源頭基地建設,加大與上游養殖企業的深度合作,建立由「食品走向源頭」的發展模式,給育種、養殖等肉羊前端產業帶來新的機遇。羊業發展正在進入「由食品走向源頭,源頭走向基因」的新階段,面對這個產業升級特點,肉羊產業鏈上育種、養殖、加工、銷售正在改變原來各自為戰的局面,共同構建起產業升級中相互合作的新態勢。
馬有祥指出,當前我國羊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和制約。一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牧區草畜矛盾依然突出,「靠天養畜」的局面並未根本改變,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任務艱巨,農區土地資源緊缺,養殖場建設「一地難求」。二是科技支撐不足。核心種群進口依賴度高,地方品種選育改良工作有待加強,科學飼養管理、精準營養配方、疫病防控等實用技術推廣普及率不高。三是設施裝備條件整體落後。標準化生產水平低,牧區牲畜暖棚、飼草料儲備庫等設施缺乏,抗災能力弱。四是產業化水平不高。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牧民與企業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