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推廣的不動產登記「江蘇模式」,有何創新之處?

2019-10-15     群眾雜誌

2013年12月29日,全國第一次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拉開了我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序幕。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將登記服務場所延伸至銀行網點」,將江蘇首創的經驗推廣至全國。

近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閩在《群眾》雜誌刊文表示,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機構、依據、簿證、平台「四統一」的基礎上,形成了「一證首發、一面旗幟、一窗受理、一周辦結、一城通辦、一鍵申請、一網共享、一號諮詢、一指評價、一部法規」的「十個一」不動產登記江蘇模式,較大提高了辦事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蘇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在建設銀行設立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網點

制度落地,實現登記機構、依據、簿冊、平台「四統一」

江蘇落實職責整合,加快資料移交,完善制度建設,在全國省(區)中率先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實現了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簿冊、登記依據和信息平台「四統一」。

設立統一登記機構,為開展不動產統一登記創造條件。2014年4月,省編委印發《關於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的通知》,明確由原省國土資源廳負責指導監督全省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將土地、房屋、林地、草地、海域等登記職責統一整合到原省國土資源廳。

2014年12月,省編辦批覆同意在原省國土資源廳設立不動產登記局,我省在全國第三個完成省級機構設置。

2015年8月,省編辦批准成立省不動產登記中心。同年9月,我省在全國省(區)中率先完成職責機構整合任務。同年11月,省、市、縣三級不動產登記事業經辦單位全部建立。

全省共有37個縣(市、區)將房產交易事業經辦事項或行政管理職責一併整合到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交易一體化模式方便了群眾辦事。

使用統一登記簿證,全力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權益。2015年3月1日,徐州頒發了全國第一本不動產權證書。2016年6月前,我省全部實現「頒新停舊」,在全國省(區)中率先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

我省為常州市武進區的農戶頒發了全國第一本農房(宅基地)抵押登記證明,為宿淮鐵路頒發了全國第一本鐵路項目不動產權證書,為南水北調東線淮安段頒發了全國第一本重點水利工程不動產權證書。

此外,還在全省各地先後頒發了海域、林權不動產權證書,從而實現了各種不動產登記類型的全覆蓋。

建立統一登記制度,為規範開展不動產登記提供依據。出台了《江蘇省不動產登記條例》,這是全國首部由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專門規範不動產登記的地方性法規,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無錫市出台了全國地級市第一部不動產登記法規《無錫市不動產登記條例》。

省自然資源廳制定了證書、證明印製管理、窗口建設、黨員先鋒崗、信息共享等配套制度、標準和規範,開展了「四全」(全流程優化審批、全區域便民服務、全業務網上辦理、全節點效能監管)服務模式登記窗口、不動產登記代理等課題研究。

建設統一信息平台,保障交易安全並實現信息共享。2016年6月底前,全省各地全面完成本地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建設,滿足了日常登記發證、信息共享需要。

2016年底,全省各地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在全國率先接入國家級信息平台。

目前,省級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已基本建成,實現了不動產登記增量數據的實時匯交,開展了省級審批的海域使用權不動產登記。

通過省級不動產登記信息平台「三級聯動、精準查詢」功能,省自然資源廳為法院、民政、公安等部門提供552萬次查詢服務。

便民高效,營商環境評價全國第一

我省在統一登記制度落地的基礎上,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推進「3550」改革等重大決策部署,優化業務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創新服務舉措,營造最優營商環境。在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營商環境評價中,抽查的我省不動產交易登記案例時間最短、環節最少、材料最簡,名次位列全國第一。

堅持黨建統領,實現黨建業務融合。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深入開展不動產登記窗口「黨員先鋒崗」創建活動,全省37家不動產登記窗口基層黨組織獲得「黨員先鋒崗」稱號。

為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各「黨員先鋒崗」黨組織正在按照「市結對縣、縣結對鄉(鎮)」的方式,與不動產登記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

省廳全力建設「蘇小登@黨員先鋒崗」的江蘇黨建與登記業務融合品牌。「蘇小登」是我省不動產登記形象代言,他們佩戴黨(團)徽和全省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工牌,體現了黨建與業務的有機結合,寓意江蘇省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在小窗口做出大服務,做好「店小二」。

在「蘇小登@黨員先鋒崗」的統一品牌下,各地結合實際打造「黨建+不動產登記」模式,發揮品牌特色,樹立品牌形象,如南京的「紅色登塔」、徐州的「不動產登記徐州+服務」、連雲港的「雲證達」、宿遷的「宿登記」等。

全省20家窗口列入「全國百佳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示範窗口」創建候選名單,數量居全國第一。

規範登記行為,提升工作人員素質。各地積極貫徹實施《江蘇省不動產登記條例》,利用登記大廳場所優勢積極開展宣傳,組織開展業務培訓,累計培訓222期9000人次,提升了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開展不動產登記「質量提升年」行動,嚴格規範登記行為,優化業務流程,進一步提升窗口服務水平。

繼去年在全國率先舉辦首屆技能競賽後,今年省自然資源廳、省級機關工作委員會、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聯合舉辦了第二屆江蘇省「蘇小登杯」不動產登記業務技能競賽。

該競賽列入了全省20個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名單,是江蘇省百萬技能人才技能競賽崗位練兵活動省級一類競賽。通過舉辦競賽,起到以賽代練、以賽促學的積極效果,全面提升了全省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

推行「一窗受理」,不斷優化服務模式。2017年9月,全省全面實現不動產登記、房產交易、繳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辦理模式,該模式被評為江蘇政務服務創新成果獎,被自然資源部在全國推廣。

不動產登記機構在辦公服務場所設立集成窗口814個,群眾只領一次號、排一次隊、交一套材料就可以辦理不動產登記等相關業務。

南京、無錫、徐州等地54個獨立發證地區建立了不動產登記與房產交易、繳稅全業務一體化平台,實現一人收件、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全程監管。

全省基本實現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網絡、有線電視等關聯業務的集中聯動辦理,有效提升了政務「一站式」服務水平。

壓縮辦理時限,推動實現三日辦結。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後,我省持續多輪壓縮辦結時限。2017年底,在全國率先實現一般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內辦結,提前三年完成《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規定的任務。目前,全省90%以上地區實現一般不動產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

增設服務網點,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各地按照窗口布局科學、服務半徑合理的要求增設網點,常態化滿足業務辦理需求。

全省共設置登記服務網點1250個,其中有719個不動產登記機構服務網點,群眾在同一個徵稅區域內可以同城通辦不動產登記業務。

各地設置了實體經濟企業綠色通道,方便企業辦理登記業務。

首創銀行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在銀行、公積金中心等場所設立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531個,企業、群眾申請貸款時可一併辦理抵押登記,與登記機構「不見面」,實現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企業融資成本降低、金融機構從源頭防控風險的多方共贏。

省自然資源廳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層面不動產登記機構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與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江蘇銀行簽定了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將登記服務場所延伸至銀行網點」,將江蘇首創的經驗推廣至全國。

強化作風建設,接受群眾監督評價。不動產登記工作直接面對千家萬戶,是自然資源部門對外服務的重要窗口,其工作作風和服務水平直接關係到企業、群眾的切身利益。

省自然資源廳高度重視不動產登記窗口的作風建設,向社會公布了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同城通辦、就近服務,限時辦結、高效服務,公開收費、透明服務,文明禮貌、廉潔服務」五項社會承諾,聘請了省級不動產登記行風監督員,在全國率先啟用全省統一的不動產登記服務熱線「96510」,月均接聽群眾來電5萬次,方便群眾諮詢業務。

建立健全不動產登記窗口明察暗訪機制,2018年以來組織業務骨幹、行風監督員、第三方單位累計暗訪106個服務大廳,形成評價報告並督促地方對有關問題限期整改到位。

在全國率先建成不動產登記窗口服務評價系統,覆蓋全省120個不動產登記主要辦事大廳,實現評價結果直接上報省廳,累計接受群眾評價56萬條,滿意率99%以上。


江蘇不動產登記業務技能競賽

深化「網際網路+不動產登記」,推進登記服務改革創新。推進「線上登記」服務,全省大部分地區提供「外網申請、內網審核、現場核對、即時領證」的不動產登記「線上登記」服務,並將網上預約、查詢、「線上登記」等服務集成連結到當地政務服務網。

省自然資源廳在江蘇政務服務移動端上線了不動產權屬查詢應用程式,實現權利人可以在線查詢全省的不動產登記信息。

加快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建設,省自然資源廳編制了全省統一的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規範,制定了二三維一體化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系統建設總體方案,在自然資源部試點地區徐州新沂市頒發了全國首批二三維一體化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

二三維一體化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還原了不動產三維的本質,讓產權內容表達更加直觀準確,同時使地下管道等非標準建築有了更好的表現形式,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18期,原標題為《打造不動產登記的「江蘇模式」》

作者:李閩(作者系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

責任編輯:張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o_szW0BMH2_cNUgPS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