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市場防禦情緒明顯上升,市場拋壓加大,個股調整較為劇烈。進入10月之後,隨著預期中的利好逐級兌現,市場又有哪些風險點需要投資者提前引起重視呢?
分析認為,隨著國慶行情的持續演繹以及前期政策紅利的逐級兌現,10月市場即將存在的一些風險點也不可忽視,比如三季度相關經濟數據的下行折射出三季報的表現可能將面臨一定壓力。
另外,外圍風險,比如MY博弈新增的不確定性、美股波動性加大以及英國脫歐的肥皂劇即將落幕等等仍不可忽視,策略上,建議留意估值較低的基建板塊、容易成為季度亮點的大金融板塊、抗通脹績優消費藍籌。
主要風險點梳理
1、國內基本面下行仍然是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
受逆周期政策加碼,一季度經濟數據反彈且好於預期,但5月份之後,經濟、金融數據逐級走弱,三季度數據走弱更是明顯,尤其是在PPI、工業企業利潤等作為企業盈利重要參考指標持續惡化,可見基本面下行的大趨勢仍然未見到拐點。
最新數據顯示,8月PPI同比降幅創2016年8月以來最大,工業價格指數的回落意味著企業盈利仍將承壓,而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也處於負值區間,10月18日,統計局將披露三季度GDP數據,市場預增速將放緩至6.0%。
分析認為,由於當前工業企業占A 股市值比例很大,這些重磅數據的負增長均表明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將有所下滑,三季報的表現可能將面臨一定壓力。
2、MY博弈新增不確定性
由於10月初中美雙方將進行高級別磋商,近期市場消息面較為友好。不過,儘管雙方均有所讓步展現出談判的友好姿態,但分析認為,這並不是雙方準備達成協議的信號,更可能是一種支持經濟的手段。同時,特也明確表態,不認可臨時協議,追求的是全面協議的達成,使得本難達成的協議更是雪上加霜。
最新消息,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眾議院將對彈劾特展開正式質詢,分析認為,此舉將令國會與白宮陷入劇烈衝突,同時彈劾程序也會加劇圍繞特主要政策的不確定性,比如MY博弈、美墨加協定以及美聯儲的政策制定等,降低市場風險偏好。同時,10月15號也是美國加征關稅節點,值得投資者留意。
3、美股波動性上升、風險加大
受全球經濟放緩加劇,2019年已有30多個央行步入降息陣營,部分國家甚至多次降息說明經濟基本面已處於惡化狀態。理論上而言,利率的下行一定程度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促進投資消費的增長。
但另一方面來看,降息並不是萬能的,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資產價格泡沫加劇更是為市場帶來潛在風險。
比如美股:一方面美債收益率持續倒掛,宏觀層面暗示經濟減速甚至衰退風險上升,微觀上也直接影響了銀行體系的盈利和信貸擴張能力;另一方面二季度後美股波動性明顯加大,VIX指數一度觸及去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黑天鵝指數也大幅上升。
可以認為,年初以來持續上行的美股有可能較大幅度的下調,波動性和市場風險在上升,帶動全球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也在上升。
4、脫歐這場「肥皂劇」即將落幕
英國信任首相鮑里斯.詹森宣布英國將於10月31日前完成脫歐,並有跡象表示政府或將採取無協議脫歐。
分析認為,一旦無協議脫歐執行,可以預見的是,英鎊匯率或將再次走低,國債收益率和股票市場也將受到重挫,同時加劇經濟下行風險。最新調查顯示,英國民眾為應對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花費近40億英鎊(約344億人民幣)囤積物資。
重點關注三大板塊
因此,隨著國慶行情的持續演繹以及前期政策紅利的逐級兌現,10月市場存在的一些風險點也不可忽視,策略配置上建議留意以下板塊:
(1)估值較低的基建板塊
上周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形成「三張交通網」「兩個交通圈」。本文件發布於一系列穩增長措施之後,時間點重要,為地方政府投資做出了重大方向指引,基建補短板有望再加碼。
展望後市,專項債持續發力疊加全面降准/LPR改革助推資金環境邊際寬鬆,且考慮地產收緊/製造業疲弱/貿易仍具不確定性,H2到明年經濟下行壓力仍較高,基建重要性望進一步提升,Q4基建增速望反彈至6-8%且明年中樞高於今年,相關規劃較為清晰的鐵路、城軌、公路等細分領域可能更為受益。隨著融資條件有所好轉、前期訂單的逐步落地、後續潛在政策的逐漸推出,部分相關低估值基建產業鏈標的或存在估值修復機會。
(2)大金融板塊
從大數據看,大金融往往容易成為四季度的亮點,整體表現較優。由於大金融盈利預期穩定,四季度易出現「估值切換」行情,近期股息溢價率大幅提升的銀行和地產的配置性價比進一步提升。
展望後市,今年政策監管環境相比此前更為溫和,在前期消化負面因素較多以及流動性寬鬆預期下,有利於板塊的估值修復行情。
(3)抗通脹績優消費藍籌
相關受經貿摩擦影響較小、階段通脹壓力上升的內需市場廣闊的品牌消費股、中期存量結構優化強者恆強的績優消費藍籌,如白酒、養殖、調味品、化妝品、醫療服務等品牌消費與服務商也值得投資者重點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