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職工退休年齡分別是50周歲和60周歲,而特殊工種工作滿足相應年限,職工的退休年齡則是45周歲和55周歲。如果能夠提前退休5年,對於很多失業下崗職工,可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多數特殊工種的從業人員,都是老國有集體企業的職工了,這些企業工作一般較為穩定,不會隨意裁員。他們可以正常工作到退休。
那麼,究竟是正常工作到退休划算,還是提前退休划算呢?
大家參加養老保險,為的都是有一份養老金。養老金的退休領取條件是,到達法定退休年齡,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如果超過15年,養老金待遇一樣是長繳多得。另外,如果我們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水平越高,退休養老金待遇也是越高的。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這兩部分的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但是,國家對於各地實施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由於缺少個人帳戶養老金,可以計發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
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各省市是不一樣的。主要跟建立個人帳戶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相關計算方式有關。過渡性係數,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從1%~1.4%不等。我們僅計算多繳費五年時增加的基本養老金數額。
養老保險繳費還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
(一)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按照公式計算,如果6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多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按照100%多繳,可以多領取1%;如果是300%,可以多領取2%。可以看出,基礎養老金有縮小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因為繳費基數本身就是職工上年度的工資收入。
如果即使按照60%的社平繳費基數多繳費5年,也可以多領取4%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其實,社會平均工資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不同而不同的,退休越晚,社會平均工資越高是不爭的事實。這樣算起來,假設我們社會平均工資5年增加50%,由每月6000元增加到9000元,那麼每月可以多領取360元嗎?
實際上以前的養老保險繳費,計算出來的基礎養老金也會增加。比如說,原先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3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現在是40%,那麼基礎養老金就可以有2100元每月提升到3600元每月。提升了70%多。
(二)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也是由於晚退休而會逐年增加的。它等於退休時個人帳戶的累計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每個月繳費我們都會按照繳費基數的8%進入個人帳戶,假設多繳5年,能夠增加個人帳戶2萬元。但是,由於個人帳戶每年都會記發利息,每年的記帳利率由國家統一公布。2016年以來的個人帳戶記帳利率是在7%~8%之間,
假設我們今年退休個人帳戶有5萬元,5年後退休個人帳戶加上新增的金額,可能至少有9萬元。
如果今年退休是55歲,5年後退休是60歲,養老金的個人帳戶計發月數也會減少。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這樣,55歲退休個人帳戶養老金是每月294元,而60歲退休個人帳戶養老金高達648元。增加了一倍還多,比基礎養老金增加的更厲害。
這樣算起來,晚退休5年,我們的養老金可以有假設的2394元增長到4248元,肯定晚退休要划算的。有人說養老金每年會增加呀?
養老金是每年增加的,但是近年來的每年增長幅度也就是5%上下,因此,退休5年多領取的養老金是遠遠高出早退休的。而且退休以後每年增加養老金,都會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來進行增加,由於繳費年限更長,養老金更高,每年增加的幅度都會比早退休更多。
綜上所述,如果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晚退休,繼續繳費養老金明顯是更划算的。這實際上也是我們養老保險繳費的一種延遲退休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