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新冠疫情,美國給民眾發錢,我國採取的是哪些措施呢?

2020-04-13   暖心人社

美國為什麼會發現金?

其實,不管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為了應對相關疫情,都是從維持社會穩定的角度作出的各項決策。

美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採取的是對民眾直接發放現金的方式。當然這也不是,無條件的。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得到2400美元的補助,有孩子的可以額外得到500美元。這只是初期,如果疫情持續下去,發錢還將繼續。

這一舉措確實讓我們過得很詫異,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下的就是貧困家庭嗎?相當於我國年收入50萬人民幣?

其實並不是這樣。按照美國社會的背景,大家都是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絕對不會為死後留下多少財產。最好的結果就是人死了,錢也花沒了。因此,美國的各種保險制度非常發達,比如說養老保險、房產的到按揭模式等等都是美國創造的。

如果說能夠說人死了,從銀行欠的一屁股債錢也花光了,那就賺了。只能說銀行風險控制做的不好。所以,根據調研顯示2/3的美國人身上拿不出500美元來應急。

所以,一旦沒有工作了,收入來源就沒有了,這種情況下個人的信用就會受到影響。信用一旦受到影響,各種日常消費就完全中斷了。這種情況下,很多美國民眾就會走投無路。而且美國是允許民眾有槍的,這樣社會就會非常危險。美國必須要保障新冠疫情期間的人民生活穩定,因此,美國就開始給人民發現金。

另外,美國還大幅提升了失業金的標準。美國的失業人員每周可以申請600美元的失業金,美國還將失業救濟也將擴大到通常一些沒有資格的人,例如臨時工、休假的雇員和自由職業者。

美國3月30日特朗普剛剛簽訂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4月10日美聯儲又宣布2.3萬億美元的貸款計劃,美聯儲直接表示在應對境外疫情方面不會設立任何債務上限,通貨膨脹的因素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

中國有中國自己的體系

多數人自己習慣於攢錢應對風險。在我們中國,社會保障層次比較低,商業保險、社會保險覆蓋面遠遠達不到美國的層次。2019年12月,中國的住戶存款規模高達82萬億元,接近12萬億美元。而且我們中國人的想法還是將遺產留給子女的思維,「如果他們光宗耀祖,自己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大多數中國家庭生活可以持續下去,並沒有太多的人出現應對不了房貸、出現房貸違約的情況。各大商業銀行也明確因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導致無法及時還款的情況,不記錄違約。

多數人的收入情況是保密的。財不外露,富不外傳,中國人一直是很含蓄的。家裡有多少套房子,每月有多少收入?自己不說別人都不知道。真的,很多家庭的收入連國家稅務局都不知道。比如說很多老頭老太太都要用三四套房子,每月收的租金都要求以現金支付。當國家開展個人所得稅租金專項附加扣除的時候,遭到了很多房東的反對,因為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收入被國家知道,害怕被徵稅。如果說國家發放現金,對於百萬富翁發放幾千元,反而是對中低收入人群的更不公平。大多數人會把政府發的錢存起來,也就產生不了消費引導作用了,也失去了濟貧救困的意義。

我國的習慣疫情影響持續較短。目前僅僅持續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大部分人的生產生活都逐漸恢復了正常,4月8日武漢都解除了封城狀態。

我國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對於職工權益有保證。按照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用人單位非勞動的原因造成停工停產的,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應當正常支付工資待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也應當支付基本生活費。如果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對於企業,國家採取的是階段性減免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部分,返還失業保險費或發放穩崗就業補貼,緩繳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的政策等方式對企業現金流予以支持。只要保障企業快速恢復生產,社會也將迅速恢復正常。

我國也有失業保障和城鄉低保救助體系,可以有效應對疫情。如果職工失業了,可以申請失業金,如果職工家庭生活困難,可以申請城鄉低保救助。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階段性價格臨時補貼工作的通知》,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失業金領取人員,階段性提高每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1倍,執行期限為2020年3月至6月。美國人的救助體系則是以民間社會救助為主,無家可歸的人可以去當地的慈善堂,可是這畢竟是人群聚集的地方。由於新冠疫情影響,不少民間慈善機構也關門了。

消費券模式似乎更是適合我國。不少專家建議採取發放消費券的方式,確保有需要的人能夠享受到優惠,且對於消費有更好的引導作用。江蘇、浙江、河南等17多個省市的不同城市預計發放消費券逾50億元。

所以,我國直接發放現金的模式似乎並不成熟,人們反對也是從理性角度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