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農民:群里約農事,線上忙春耕

2020-02-23     農村大眾

2月23日下午,在高青縣唐坊鎮李孟德村一塊麥田裡,一個身穿迷彩服的中年人正在做農情調查。只見他一會兒捏捏泥土一會兒看看小麥葉片,然後在小本上做著記錄。「他是我們的農情調查員,負責著三個自然村的農情調查工作。」李孟德村黨支部書記何傳明說,農調員要將調查到的農業情況及時反饋給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和相關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再由他們根據農情對現下農業生產做出農事安排。

雨水過後,天氣轉暖。照往年,現在又到春耕備播的忙碌季節。可眼下人們都在宅家抗疫,無法外出參加勞動生產,咋辦?「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農時萬萬耽誤不得。」唐坊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李兵國說,為了實現抗疫生產兩不誤,他們專門選定了農調員、召開了春季農業生產會、組建了微信群。將有著豐富農業生產經驗、工作認真負責的「老把式」擔任農調員,專門召集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開了碰頭會,將合作社負責人拉進各村的微信群,供需雙方在群里商談農事、開展業務。

「和店村南邊一片麥田葉片發黃,估計得了根腐病,需要噴藥。」「我家的30畝桃園需要施肥,誰能幹?多少錢?」「我家那片芹菜地要翻耕,一畝得多少錢?」......這是2月23日出現在和家店村微信群里的幾則信息。和家店村黨支部書記劉安度看到信息後及時聯繫了群里的農機合作社負責人,並對相關的內容做了回復,農機合作社跟發信人談好價格後將「單」派發給他們的社員群里。正在田裡噴洒農藥的劉維仁看到「仉家村王光學家有12畝麥田需要噴洒」的信息後回了個「OK」,在幹完這單活後又開著噴藥車突突突地駛向了仉家村。

「今年發生的疫情倒逼著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農機化。」李兵國解釋說,現在農村還大量存在著小農經濟,不少中老年人仍習慣於手工耕種。現在抗疫不出村,所有農活只能靠機械完成了。「機械作業也不能沒有制約。眼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還對農機作業進行服務監管,一方面協調交通部門印發綠色能行證,一方面監管作業價格,要求他們今春的價格不能高於去年同期。一旦發現抬高價格,就會責令他們退出。」仉家村王師傅家讓盈倉專業種植合作社代澆了15畝小麥,只花費了1000來元。盈倉專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李國慶說,他們也不是「三頭六臂」,也有幹不了的農活(比如更高效率的無人機噴洒作業),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關係」靠兄弟鄉鎮的合作社幫忙,同樣完成了好幾單的噴藥任務。

通過線上「約單」化身「月老」的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一方面幫助村民在疫情期間解決了耕地難,另一方面通過探索線上「約耕」逐漸建立起了農機高效分配的長效機制。

通訊員李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dxlc3AB3uTiws8KPO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