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的周守財拿出身份證,遞給了坐在電腦前的彭澄宇,大約30秒後,彭澄宇將身份證還給了周守財,並告訴他:「你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年度覆核工作已經完成。」這是記者近日在犍為縣九井鎮榨鼓場社區(原榨鼓鄉)代辦點看到的一幕。
為切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後半篇」文章,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破解鄉村治理難題,犍為縣全面推行「全程代辦」便民服務,通過明確代辦人員、下沉代辦事項、精簡代辦流程、建立工作機制等方式,解決了「誰來辦」「辦什麼」「怎麼辦」「辦不好」的問題,實現了便民代辦來服務、群眾辦事不出村,提供了鄉村治理中便民利民的「犍為樣本」。
誰來辦:誰坐班誰接待誰負責
行政區劃調整後,犍為縣在15個鎮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負責各鎮便民代辦工作。在被撤併的鄉鎮設立片區便民代辦點,配備6—10名工作人員全職負責片區便民代辦工作。在全縣345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設立便民服務站,堅持誰坐班、誰接待、誰負責,推行當日坐班幹部為便民代辦員。
為避免出現代辦「窗口空檔」,犍為縣在鄉鎮嚴格落實便民代辦坐班工作人員職責,負責坐班期間受理事項的全程代辦、過程跟蹤和結果反饋,實現「只進一道門,只找一個人」的服務標準,讓便民利民見實效。
與此同時,該縣還實行了「村組代辦」制度,由村組幹部負責收集村民需要辦理的事項和資料,然後由村組幹部進行統一代辦,實現「村民辦事,幹部跑腿」。
辦什麼:下沉事項實現真便民
「以前都需要到縣上去辦理,現在我們經過協調後,爭取到了很多審批權下放,這樣更方便我們鄉鎮就近服務百姓。」九井鎮鎮長呂松告訴記者,為更好服務群眾,他們鎮上成立了近200平方米的九井鎮便民服務中心,配置了6名窗口工作人員,接待群眾辦理商事登記、社保保障、民政殘聯、衛健、農業綜合等便民服務事項。「我們希望儘可能讓村民在鎮上或者村上就能夠把事情辦了。」
犍為縣以方便群眾為原則,聯合殘聯、社保、衛健等縣級部門和部分鎮便民服務中心代表,對辦事頻率高、群眾需急切辦理業務的審批權按程序下沉到15個鎮,各鎮便民服務中心將服務事項分類,制定代辦事項清單,實行便民代辦,縮短辦事時限,確保了代辦點成為名副其實的「便民點」。
與此同時,該縣打造「線上+線下」便民服務平台,15個鎮將代辦流程、政策標準、所需資料、聯繫方式、結果反饋等內容製作成「便民服務一卡通」發放給群眾,並同步到本鎮微信公眾號,確保群眾全覆蓋知曉。
充分利用現代化辦公軟體,有辦事需求的群眾,加入本村微信群」或者「QQ群」,即可在群里通知代辦員入戶收集資料或將資料交到村級便民服務站,代辦員在資料收集齊後1—2天內交給片區代辦點或鎮便民服務中心,完結後,及時將辦理結果反饋給群眾。對於短期無法辦理的事項登記入冊,實現台帳管理、跟蹤辦結。
辦不好:紀委全程督導並納入考核
為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犍為縣制定了「指導—監督—考核」工作推進機制。強化指導,縣、鎮不定期組織代辦員開展業務培訓,提升代辦技能,優化代辦服務;強化監督,各鄉鎮紀委每月按照不低於辦件數30%的比例,對各村代辦事項通過電話、入戶等方式,圍繞服務態度、辦事效率、群眾滿意度等內容進行回訪和督導,督導情況納入各鎮對村年終績效考核。同時,縣級相關職能部門不定期隨機抽查鄉鎮,對抽查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確保便民代辦「辦得好」。
據了解,「全程代辦」只是犍為縣「服務惠民」行動的舉措之一,該縣將實施「黨建聚力」「共管共治」「崇法善治」「德潤人心」「服務惠民」「美麗鄉村」6大行動16條舉措,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
來源:無限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