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疆博物館 穿越千年遇見你

2020-04-26     新疆是個好地方

每個人的生命中

都有一些重要的東西

永遠不會忘記

在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歷史上

也有很多重要的東西

它們見證發展,它們紀念時光

它們齊聚在博物館內

為人們時刻銘記、回味

@巫小敏 攝

璀璨的新疆歷史文明:

目前新疆已發現的文物遺址點9542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3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662處;各類文物藏品195017件組;珍貴文物6118件;交河故城等6處重要古代遺址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積澱厚重、紮根中華文化沃土的新疆多元一體文化,蘊含著絢麗多彩的地域特徵和民族特色。

小河墓地遺址

今天

新疆是個好地方

帶你走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聽文物說話,讓歷史發聲

聽「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

為你講述從古至今的美好祝願

這件文物是1995年10月在民豐縣的尼雅遺址出土,整體為長方形,長18.5厘米,寬16.5厘米,大約有成年男性的手掌那麼大,以紅、黃、藍、白、綠五色絲線織成,從右至左分別織有鳳凰、鸞鳥、麒麟、白虎這些祥禽瑞獸,在護臂的上方和下方分別用漢隸織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字樣。在同一個墓葬中出土了與它紋飾相同的上面刻有「討南羌」的字樣。「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中國」也與現在的意義不同,指春秋戰國時期指周天子所居的京畿及中原地區,秦漢時期則指秦漢王朝效統轄治理的天下。「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當五大行星同時出現在東方天空時,討伐南部的羌人,對中原有利。它表達的是對一場戰爭的美好祝願。全國出土的錦護臂僅此一件,所以非常珍貴,它同樣也是我國64件不允許出境的文物之一。這件珍寶何以出現在崑崙山下的絲路綠洲城邦歷史真相是——它是漢朝中央政府給予綠洲古國王公貴族的贈賜封賞。

聽司禾府印

為你描繪西域都護府威嚴形象

該印章為碳精質地,正方形,橋形鈕,印文為正書陽刻篆書「司禾府印」四字,出土於民豐縣尼雅遺址,時代為東漢。它是漢代在西域設立都護府以來,西域各地的軍政、屯田事務均由都護掌管,這個官印的發現清楚地表明,東漢時期在民豐縣尼雅附近一帶也曾設置有屯田機構。

聽戰國虎紋金牌

為你重現自由奔放的草原文化

圓形,紋樣基本相似,利用金片捶揲出浮雕紋樣。老虎軀體反轉捲曲呈圓形,頭高昂,前爪抬至頜下,後爪至腦後,極富動感。虎紋圓金牌及對虎紋金帶飾出土於吐魯番西緣阿拉溝東口塞人墓葬,墓主人是一位青年女性。她平臥在墓穴,裝飾腰帶的圓金牌8塊。動物紋是北方草原常見的一種紋樣風格,分布的相當廣泛。此品與哈薩克天山以北伊西克,古爾乾地區出土的公元前5世紀-前4世紀的塞種飾品「猛虎上山」有著驚人的相似之地。阿拉溝最早的居民是曾經馳騁中亞的塞種人,阿拉溝墓葬(戰國)中出土金銀器 就多達200 件,幾乎「無墓不見金器」,可見戰國時期塞種人社會生活中崇尚黃金之風氣甚濃。

聽彩繪天王踏鬼木俑

為你展現森嚴詳細的等級制度

1973年,彩繪天王踏鬼木俑出土於吐魯番的阿斯塔基葬206號墓地夫妻合葬墓當中,木俑通高是86厘米,有一個彩繪天王和一個素麵的小鬼組成,這件文物它是用30多塊大小不等的木料標準或拼接粘合而成的,甚至連天王的牙齒這樣細小的部分都可以拆卸自如,我們知道俑在我國古代其實是墓的保護神,尤其是保護達官貴人的墓葬,而這尊彩繪天王踏鬼木俑在我國目前僅此一件,無論從其雕刻技法造型還是釉色等方面看都堪稱國寶,也反映了當時墓主人的等級規格非常高。

中華上下五千年里

走出無數珍貴的文物寶藏

它們穿越千年時間

是古老歷史的見證

是中華文化的記錄

是美好精神的傳承

準備好了嗎?

與它們來一場邂逅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

即可「碼」上進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位置: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西北路581號

開放時間:10:30—18:00(周一閉館)

ps: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期間,博物館開放時間為每日12:00-16:00(15:00停止進館),僅接受實名預約參觀,每日限觀眾200人。

諮詢電話:0991-4552826

- End -

全文圖片來源新疆博物館

來源:新疆是個好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ZoPu3EBfGB4SiUwBy7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