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省心雜言》中有句箴言:「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庶幾為君子」,意思就說:耳朵裡面不聽聞他人的是非八卦,眼裡裡面不看他人的短處缺點,嘴巴不言語他人的過錯,這樣才能逐漸成為真正的君子。
這和聖人孔子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告誡人們: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聽,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說。
其實,以上三點也是我們為人處世時需要特別注意的!而且,多福之人,常用這三個特徵;一個人越來越有福氣,往往也會有這三種祥兆,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1、耳朵裡面聽不到是非;
俗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喜歡四處議論他人、說三道四的人,往往就是喜歡挑撥離間的是非之人。所以,當我們聽見議論他人的話,要及時關閉自己的耳朵,千萬不可輕信他人的傳言,不要亂瞎站隊,最後搞得「三人成虎」,把原本捕風捉影的事情傳得像真的一樣。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你聽聞是非後,說的一些是非話,都或多或少要傳到當事人耳朵去,容易激化矛盾,與人結仇。再者,你如果相信了他人挑撥離間的是非話,本來好好的,也會變得庸人自擾,白白消耗了寶貴的精力和時間。
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你的內心若總是被各種嚼舌頭根子的是非人、是非事糾纏,則會慢慢消耗你的元氣,使得自己也變得尖酸刻薄、負能量爆棚。所以說,人到中年,我們若能做到耳根清凈,不輕信他人,不信謠不傳謠,則會少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好福氣也會不請自來。
2、眼睛裡面看不見他人短處;
老話說得好「眼不見心不煩」,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一個心智成熟的人,他的積極做法是「看透不說透,我們還是好朋友」,心裡像明鏡一樣,但不揭穿他人的老底,大家還能和諧和睦相處,繼續做朋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短板,如果你多看他人優點,少看他缺點,則會覺得此人很好。反之,你要是總盯著別人的缺點看,雞蛋裡面挑刺,則很難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屬於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產生了偏見和傲慢,有失偏頗,容易激化矛盾。
古語有云:「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你誇獎他人的優點,自己身上也多了一個寬容大度的優點;你批評他人的缺點,自己身上也多了一個心胸狹窄的缺點。所以說,真正的聰明人,常看人的優點,眼睛裡面看不見他人短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曾國藩也在家書中告誡幾個弟弟說:「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夸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由此可見,說他人的短處,實則是庇護自己的短處,屬於心胸狹窄和為人不夠厚道。
相反的,我們若能學會包容他人缺點,與人為善,於己為善,則可以「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緣越來越好,眾人拾柴火焰高,事業越來越順利,好福氣也會不請自來。
3、嘴巴里不說傷害他人的話;
《增廣賢文》中有句箴言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的語言如春風,可以讓人倍感溫暖;惡語傷人如寒風刺骨,讓人心如刀割。真正的聰明人,都是「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好說」;只要低情商的人,才喜歡想到什麼說什麼,圖個嘴巴快活,而不管話語是否傷人。
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你若是尖酸刻薄與人說話,傷害了他人,也折損了自身福氣,最終使得福報越來越淺薄;你若是寬厚仁慈與人說話,溫暖而有益他人,則增加自身福氣,最終使得福報越來越深厚。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這個道理!
「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如果你說話尖酸刻薄,嚴厲批評他人,圖了一時的口舌之快,但會使得對方終身悔恨,與你結下仇恨。更何況,誰都不能保證自己風光一輩子,你今日這般對待他人,他日別人混好了,也會這般對待你或者你的子孫。
正如曾國藩所說:「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所以,真正有福的人,會給自己多留後路,少從言語上得罪人,嘴巴里不說傷害人的話,多積口德,最終福報不請自來。
結語:一個人管住自己的耳朵,不聽是非話,少沾惹是非;一個人管住自己的眼睛,不盯著他人短處看,會覺得人人都很好;一個人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總是批評指責他人的錯誤,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這三點就是多福之人身上常有的三個特徵,我們若能努力做好了,煩惱少,人緣佳,氣量大,也可以積德又積福!
所以說,一個人越來越有福氣,往往會有這三種「祥兆」——耳朵裡面聽不到是非、眼睛裡面看不見他人短處、嘴巴里不說傷害他人的話。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